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屮西供•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屮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轻、中度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纟H•及治疗纟H.,对照纟H•均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纟R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肾炎康复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72.4%,两组比较有弟异统计学意义(P<0.05)o24h尿蛋白定量及肌附、尿素氮明显下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屮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较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慢性肾小球肾炎
2、(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木临床表现,起病方式不同、病情迁延、进展缓慢,是肾病科常见疾病Z-,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致使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导致蛋白质的大量漏出进而导致病情加重并且并发脂代谢紊乱、血液高凝和水肿等并发症,最终发展成肾衰竭。现在临床两医治疗效果不共满意。近年来,我们采用屮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58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
3、炎临床分型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各29例。其中治疗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24〜58岁,平均(40.35±5.64)岁;平均病程(2.63土2.17)年;其中慢性肾炎轻度13例,中度16例。对照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29〜57岁,平均(41.26±6,12)岁;平均病程(2.58±2.31)年。其中慢性肾炎轻度9例,中度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稈度分级等方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发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
4、随看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冇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可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轻屮度分级标准[1]:轻度为尿蛋白检杏持续(+〜++),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在1g以下,肾功能正常;浮肿不明显或无,血压正常;有或无血瘀证临床表现。屮度为尿蛋白检查持续(++〜+++),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在1〜2g,肾功能正常;浮肿可轻可重,可有高血压;有血瘀证的临床表现。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即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治疗高血压,将血压维持在120〜130/70〜
5、80mmHg,降压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钙离了拮抗剂、a1受体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高血脂;水肿明显者II服速尿及螺内酯等利尿剂;有酸屮毒者予碳酸氢钠,合并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来治疗,电解质紊乱者纠正电解质紊乱。1.3.2治疗纟R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肾炎康复片(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由西洋参、人参、生地、杜仲、山药、丹参、白花蛇舌草等屮药组成,3次/d,5片/次,疗稈为4个月。治疗期间每天监测血压,每2周查1次尿常规和24h尿蛋白定量,治疗4个月时查1次肝功能和肾功能
6、。1.4观察指标观察两纽•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检测治疗前后小便常规、肾功能(Set、BUN、Ccr)>24h尿蛋白定量(24hupq)。1.5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屮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原贝'JH2],疗效分级为:完全缓解,24h尿蛋白定量<200mg,和/或高倍镜下红细胞消失,肾功能正常;②基本缓解,24h尿蛋白定量减少250%,和/或高倍镜下红细胞不超过3个,肾功能正常或基木正常(与基础值相差<15%);③部分缓解(有效),24h尿蛋白定量减少$25%,和/或高倍镜下红细胞不超过5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④无
7、效,上述指标检杳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基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X100%。1.6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所得计算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纟R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纟H.总有效率为93.1%,对照72.4%,两者Z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lo2.2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4h尿蛋白定量及肌附、尿素氮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明显增高,同时与对照纽•相比在这四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在血浆H
8、蛋白明显增高,尿素氮及肌fit明显降低,但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改善。3讨论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起病隐匿,病稈长,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为特征。多数患者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医之“水肿”、“虚劳”、“腰痛”范畴,病因病机屮医多认为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