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32346
大小:40.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1
《比的意义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的意义说课稿廖峪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比的意义》,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阐述。一、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比的意义”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一方面是由于比与分数、除法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比也是两个量比较关系的一种扩展。通过对比的知识的学习,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2.教材的结构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
2、除法、分数等知识,并且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分为三段: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本节课执教的内容《比的意义》为第一课时。本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但这些新概念却是与旧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比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概括出比的含义,进而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
3、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感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四、教学重、难点1.比的意义。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五、学习方法指导1.教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经验储备,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进行归纳概括的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巩固提高及课外延伸,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2.学法。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课堂的主体环节中,我准备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使他们在指导下获得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六、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1).根据一组同
5、学男、女生人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写算式。(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1表格,根据表格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写出除法算式。(3).引入课题。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生活中开放性的材料,供学生探究、思考、提炼;从旧知复习引出新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2、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就是这两个数的比。54可以写成5:4,读作“5比4"(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又叫作”说明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是相除关系,也可以说是比的关系。相除的两个数可以用比
6、来表示。(3).比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分数。(4).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通过研究,一个比的比值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5).试做练习十四第1题;抽生汇报。(6).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试一试”,教师巡视指导,并和学生交流。如果个别学生有困惑,可适当点拨。通过对200:240与240:200的比较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的比表示一定的意义,如果交换了前、后项的位置,比的意义就改变了,所以比的前、后两项不能随便交换位置。请同学们比较“试一试”中的4道题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相
7、同的地方,都是求两个量的比;不同的地方是,前3道题是同类量的比,第4题是不同类量的比。(7)“议一议”比的后项可以为0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接着抽生汇报。经过思维的碰撞,达成共识比的后项不能为0。研究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从算式54引出比,让学生初步感知比的意义,让学生阅读、感悟,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也表示比这对于初学的学生不易接受,因为学生脱离不开是分数的思维定势,只有学生对比的意义理解深刻后,再学习比的另外一种表示方式,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例1的“
8、试一试”让学生感悟比的前项、后项的顺序性,以及同类量的比与不同类量的比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通过自主探究、全班交流,学生理解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再一次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学生不仅学到新知识,而且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有所提升。3、巩固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2).问题解决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能真实反映本节课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