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目传情,化繁就简驭文本

巧目传情,化繁就简驭文本

ID:5198594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6

巧目传情,化繁就简驭文本_第1页
巧目传情,化繁就简驭文本_第2页
巧目传情,化繁就简驭文本_第3页
巧目传情,化繁就简驭文本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目传情,化繁就简驭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目传情,化繁就简驭文本都说“眉目传情”,文章和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题目往往会泄露情思,阅读中借助题目就能窥透文章的灵魂。因而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章的题目来大做文章,或作为重难点的突破口,或作为理清文章思路的线索,引导学生来探索文本,如此纲举目张,学生就能较为迅速和准确地把握好文章内容和其精神实质。这既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又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更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践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文章题目是文章最核心的内容,教学中可根据题目来探究文章行文思路,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譬如我在教授

2、《归园田居》时,先让学生在题目中找出关键字眼“归”字,然后让学生思考,作者围绕“归”字会写哪些内容。大部分的学生思路只会集中在“归去居田园”,最多再想到“居田园的感受”,而不会再想到作者是“从何而归”“为何而归”,思维的面较窄,探究性不强。教学中我没有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根据学生确立的思路“归去居田园”展开教学,抓住作者所描绘的田园之景进行赏析,探究作者的心境:对宁静、和谐、闲适的田园生活无比的沉醉;然后探讨作者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如此沉醉在“南山之中”,这就回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从何而归?为何而归?明白了作者当时的处境,

3、对他的“归去如何”的心情也就能格外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抓住关键字眼来设计教学思路,一方面给予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高效,另一方面又不游离教学的重点,教师进退自如。这样的课堂气氛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吗?又如教授《文学的趣味》一文时,我抓住题目,在指导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先围绕“文学的趣味”设计写作思路。大部分的学生会如此设计:什么是文学的趣味;文学的趣味有哪些;如何来培养文学的趣味,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思路和作者的行文思路相对照:节选部分主要是讲了在文学的趣味上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来培养、提高文学的

4、趣味。很明显作者是先指出问题然后再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说理针对性就更强了,课文的行文的思路明显高于学生。学生在对照中既掌握了文章行文的思路又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学习中就会改变一种漠然的心态,用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究,这不仅在于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结合了学生自己的切身体悟,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而且更在于长此以往,对学生设计作文思路也会大有帮助。这一举多得的事情是多么值得我们去践行。有的题目不仅体现文章行文的思路,是文章的线索,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这时抓住题目就能有效理清文章行文的思路,准确把握住

5、作者情感的脉搏,从而有效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譬如鲁迅的《祝福》,通过多个点,来折射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而可赏析的点很多,而课题既是文章的线索,又饱含作者情感,体现主题,因而教学中我就以题目为突破口。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现代生活中“祝福”两字的含义,然后说说小说中“祝福”的具体内涵,接着发问:祝福真的给鲁镇的人们带来了幸福吗?学生自然就想到了祥林嫂的死,同时也感受到“祝福”在文中具有嘲讽的味道,这样也就初步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祥林嫂其人及其经历,这样就顺理成章的梳理了文章情节,并进一步感受了祥林嫂凄惨

6、的人生经历,对主人公多了几分同情,对吃人的旧制度也就多了几分痛恨;这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真正走入作品,走进作者,走进鲁镇,认识“礼教杀人”就更为自然和深入。在这里,通过课题“祝福”的引领,学生所获得的对文本的认识,不是教师我一个人的灌输,而是依靠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的思考、彼此间的研讨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交流获得。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教师主要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在这里课题就是引发平等对话的触发点,也是思想碰撞的触发点。抓题眼,化繁就简驭

7、文本,引发碰撞,赏文本,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巧妙的切入课文可以改变平庸沉闷的课堂气氛,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文章的课题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苦苦寻找的最佳切入点,只要我们在课题上巧花心思,巧借题目为学生进入文本搭建平台,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而不是生硬的给予。如《送东阳马生序》,一个“送”字就体现了文章是赠与的性质,因而这里的“序”属于赠序,而不是书序,学生就一下抓住了本文文体的特点。长此以往,学生一方面摸索到了学习课文的门道,掌握了方法,

8、对文本的学习就变得主动而积极,师生之间的互动自然就增强,教学中就能多一些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场景,最终达到“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的境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