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73875
大小:586.31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0-03-26
《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指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指导陵川县教师进修学校杨俊杰目录教师素养篇教学技能篇教育技能篇教师成长篇教师素养篇第一章初为人师怎样迈好关键的第一步第二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三章先做合格教师再做优秀教师第四章怎样尽快在单位站稳脚跟教学技能篇第五章功在课前效在课上第六章怎样精心设计一节课第七章课堂设计的精雕细刻第八章在说课中成长第九章恩威并重宽严相济第十章赏识的神力第十一章新课程下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教育技能篇第十二章怎样尽快进入班主任角色第十三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第十四章润物细无声教师成长篇第十五章让自己站立起来第十六章从最近的地方找到最优的方法第一章初为人师怎样迈好关键的第一步第一节新教师正处在专业成
2、长的关键期第二节初为人师专业状态透析第三节新教师初出茅庐要作的准备第一节新教师正处在专业成长的关键期一、概念怎样理解新教师新教师是指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和实习师范生。1.从教龄上看,大多指从教0-5年内的教师。2.从专业水平上看,新教师是指工作之初、缺乏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督能力,在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失效行为、低效行为或无关行为,不能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的教师。第一节新教师正处在专业成长的关键期二、为什么要特别重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曲线图:能力OT1T2T3在校学习适应期发展期能力发展特征线“优秀型”“一般型”“淘汰型”“徘徊型”时间过程第
3、二节初为人师专业状态透析一、新教师的心理优势1.新教师对工作有热情和激情2.新教师纯真、有亲和力和同情心3.新教师框子少、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第二节初为人师专业状态透析二、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劣势1.人际适应方面的偏差2.备课中的偏差3.课堂上的偏差4.作业批改上的偏差5.教研活动上的偏差6.班级管理上的偏差第三节新教师初出茅庐要作的准备一、角色转换的准备二、知识更新的准备三、尽快熟悉环境的准备四、历练心智的准备第二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爱岗敬业就是爱自己爱是教育的基础学高为师立楷模身正为范树威信追求优秀快乐的教师人生第三章先做合格教师再做优秀教师新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新教师的板书技能新教师的课堂情
4、绪新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第四章怎样尽快在单位站稳脚跟一、学会交往,做一个现代型教师二、工作之初的威信建立三、怎样与同事和谐相处四、怎样与领导和谐相处五、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失误和挫折第四章怎样尽快在单位站稳脚跟二、工作之初的威信建立(一)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二)埋头苦干,赢得信任(三)主动热情,把握分寸(四)主动出击,该出手时就出手第四章怎样尽快在单位站稳脚跟三、怎样与同事和谐相处(一)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二)真诚守信,相互信任(三)遇事冷静,不意气用事(四)少说多听,坦然认错(五)适当保持距离第四章怎样尽快在单位站稳脚跟四、怎样与领导和谐相处(一)不要忌讳和领导交往与接触(二)怎样与领
5、导和谐相处1.打消顾虑,树立信心2.坦荡自然,合情合理3.尊重服从,不是唯唯诺诺4.工作精益求精,多立功,少失误第五章功在课前效在课上一、新教师要高度重视备课二、怎样理解新课程备课三、怎样钻研教材四、怎样了解学生五、教师怎样备自己六、博采众家之长第五章功在课前效在课上二、怎样理解新课程备课(一)什么是备课?1.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①长年备课②学期备课③单元备课④课时备课⑤课前复案⑥课后反思2.从感情到理性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第五章功在课前效在课上二、怎样理解新课程备课(二)新课程备课特点1.动态备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
6、决新问题2.研究性备课传统备课—“关门教学”—闭门批改①备课内容要开放②备课方法互动性③备课过程的反思性④教学设计的创新性3.网上备课第六章怎样精心设计一节课一、教学设计决定课堂质量二、怎样设计教学目标三、怎样组织处理教材四、怎样设计课堂结构五、怎样设计教学方法六、怎样编写新课程教案第六章怎样精心设计一节课二、怎样设计教学目标(一)全面—体现多元性(二)具体—体现操作性(三)差异—体现层次性(四)灵活—体现动态生成性三、怎样组织处理教材1.浓缩简化---让学生易学2.调整重组---贴近学生的生活3.设疑激趣---让学生探究体验4.化静为动---让学生乐学5.拓展延伸---让学生实践创新
7、四、怎样设计课堂结构传统课堂结构1.五环节结构模式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2.六环节结构模式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传统课堂结构的变革与创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五、怎样设计教学方法1.正确对待传统的教学方法2.面向三个实际,灵活运用3.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4.软硬并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六、怎样编写新课程教案1.传统教案要改2.新教案编写的内容课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