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探析.pdf

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探析.pdf

ID:51956066

大小:3.46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0-03-20

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探析.pdf_第1页
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探析.pdf_第2页
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探析.pdf_第3页
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探析.pdf_第4页
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探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探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oNCEPTUALMETAPHoRSINENGLISHANDHINESEEONoMICDISCOURSES—FRoMTHEoGNITIVEPERSPECTIVEADissertationSubmittedto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FortheAcademicDegreeofMasterofArtsBYMaoHuOunSupervisedbyAssociateProfessorChenHuifenSchoolofForeignLanguages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

2、sMarch2012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日期:勿,≥小J沙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塾黧:蕉导师签名:日期:摘要在1980年《我

3、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发表之前,隐喻一直被认为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在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共同发表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他们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概念隐喻不是一种比喻手法,而是人们大脑中存在的一种认知机制。隐喻的实质是借助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把源域的基本结构映射到目标域,这种新的认知方法指导人们从新的角度来解释隐喻现象。而Fauconnier和Turner在1997年提出了系统的概念合成理论,它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补充,能解释一些概念隐喻理论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全面的隐喻。经济对于世界而言意义重大。概念隐喻在英语和汉语的经济语篇中运用的频率越来越

4、高。因此,本文将借助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Fauconnier与Tumer的概念合成理论对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概念合成理论具有更强大的解释力尽管也有不足之处。与此同时,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在阐释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时的优势和劣势。本文所选取的英语经济语篇都来源于《经济学人》和《华尔街日报》。其中15篇来自《经济学人》,19篇来自《华尔街日报》。而汉语经济语篇的34篇语料则从《中国经营报》和《经济观察报》中随机选取。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是对数据的统计和频率的计算,而定性分析则包括对语料

5、的描述和解释。本文一共六章。第一章是引文,介绍研究背景、对象、意义以及该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隐喻的传统观点和认知理论。其中认知理论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是这篇论文的理论框架。然后回顾了前人在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的研究,发现了他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因而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交待本文的研究方法,对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类以及对收集到的语料做了数据统计。第四章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对语料中出现频率高的概念隐喻进行阐释。第五章是讨论。本章首先讨论英汉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异同背后的原因,然后讨论了概念合成理论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是本

6、文的结论,指出了本文的主要发现、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设想。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概念合成理论;概念隐喻;经济语篇ABSTRACTBeforethepublicationofTheMetaphorsWeLiveByin1980,metaphorwasconsideredasafigureofspeech.ItisinthebookTheMetaphorsWeLiveBythattheAmericanlinguistsLakoffandJohnsonputforward“theconceptualmetaphortheory'’,whichclaimsthatmet

7、aphorisnotonlyarhetoricphenomenonbutalsoakindofcognitivemechanisminpeople’Smind.Thenatureofmetaphorliesinunderstandingandexperiencingonekindofthingbywayofanother.Itprojectsthemappingofthesourcedomainontothetargetdomain.Thisnewcognitiveapproachgivesafreshlighttointerpretm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