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谈备课(二).doc

于永正谈备课(二).doc

ID:51936387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9

于永正谈备课(二).doc_第1页
于永正谈备课(二).doc_第2页
于永正谈备课(二).doc_第3页
于永正谈备课(二).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于永正谈备课(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于永正谈备课(二)作者:于永正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  隐性备课还包括查阅资料。我书架上有《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成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通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通史》等工具书,书案上还有电脑。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备《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专门翻看了《中国通史》中有关鸦片战争的章节;教《海洋——21世纪的希望》,我在网上搜集到了不少有关海洋方面的资料(如潮汐发电站等)。《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更是离不开,老师板书时把笔顺搞错是很要不得的。我有读书读报的习惯,喜欢读书、报、杂志,这对我来说,也是备

2、课。谁也说不定哪块云彩会下雨。有一次在长春上作文课,要和一位同学表演一个小节目。我问该生姓甚名谁,他答:“冯羽商。”他反问我:“从这个名字您发现了什么吗?”我问:“这个名字是谁起的?”“妈妈。”“你妈妈一定懂音乐。”他笑了:“对,她是音乐老师。”“宫商角徽羽,古代的五音。你这个‘商’相当于现在简谱中的‘2’,‘羽’相当于简谱中的‘6’。”学生专心地听着这一段小插曲。他们从中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文化?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历史老师讲课,很感动,问他是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老师说:“我上课用了半个小时,备课用了一辈子。”——大意是这样的。  接下来便是思考教法。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

3、学生”“备学法”。前面说了,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即使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但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隐形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  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都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我以前书写较工整,为的是让校长检查能得到好评。现在写得

4、较随意,但是自己必须能看懂。有些课文考虑得比较周密,我只写个大体教学过程。对已经教过几次的课文,我只写新的体会、新的处理方法。我还喜欢在课本上写“教案”,美其名曰“备课于书”。  我把隐形备课称为“备课于心”。我是每课都想“出新”的人,想每课都让学生喜欢,所以更多的是“备课于心”和“备课于书”。教案往往只写个过程,更细微的东西写在书上。  总之,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  钻研教材时,我喜欢和同事讨论。同事间的讨论(特别是上公开课),很有作用,有时会使我豁然开朗。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会被别人一句话点破。听别人上课,也有助于对教材的把握,即使上得不成功,但至少

5、帮助你熟悉了教材。我的好多教学方法,是在听别人的课的时候想出来的。  人教版小语课本第八册有一篇课文叫《全神贯注》,我读了一遍,就被罗丹的全神贯注的精神所感动。当我又读了两遍后,教法一下子就产生了:我打算一开始把文章最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的两句话“那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从那时起,我懂得了,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必须全神贯注”作为名言送给学生。学生一定会问茨威格是什么人,可能有人也会问罗丹是什么人(也可能有少数学生知道),接着会问茨威格那天下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出上述感言。(事实证明我的预料是正确的)这样,我便趁势引

6、导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自找答案。找答案不是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答案找到了,证明学生对课文有了总体的了解。接着精读课文,品味关键词语,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作者描写的形象逼真,感受罗丹的全神贯注。最后决定让学生写写感受。这课书备课的时间不过一个小时,教案写得很简单,只是个过程,重点记下了要抓的关键词,记下了怎样指导朗读的办法以及自己读了之后写下的“名言”。教案虽然写好了,而且自己也较为满意,但出于习惯,我又查找了有关罗丹和茨威格的资料,这些东西虽然上课不一定用得上,但作为老师很必要了解—下。  我之所以举这个课例,为的是想具体说明我到底是怎样“隐性备课”和“显性备课”的。 

7、 写到这里,关于备课的话题似乎可以画个句号了。但意犹未尽,我还想就写“教后记”(即写所谓的“反思”)说几句话。我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写“教后记”。这是我在备课本上为自己开辟的一块园地。一堂课下来有时很兴奋,就赶紧记下兴奋点(即成功点);有时也有遗憾,就赶紧记下这遗憾。在记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负面的东西会一下变成正确的,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受。所以我说,反思吧,记下来吧,这样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可以这样说,我是在不断地写教育、教学札记的过程中成长的。我把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