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63873
大小:89.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7
《管棚作业指导书范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管棚作业指导书范文 笔架山隧道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熟悉隧道管棚作业程序,确保隧道大管棚超前支护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依据现有图纸,施组及施工规范。 3、适用范围适用于笔架山V类加强超前支护(穿高速段) 4、职责各部门执行处《管理手册》文件规定的职责和权限。 5、施工方案边仰坡开挖至进洞里程时,施作一段2m的护拱,再施作超前管棚,护拱既可作为超前管棚的导向墙,又能增强施工的安全效果,施工时采取措施,加强超前长管棚的施工质量,提高管棚支护效果。 笔架山V类加强超前支护设计为ф108×9热扎钢管,环向间距为40c
2、m,钢管与衬砌外缘线夹角为1?;超前大管棚施工顺序洞口开挖至一定标高,停止开挖,以作为洞口段管棚施作平台→施作钢架砼套拱→钻机就位→钻孔(管棚加工)→清孔→插入钢管→孔口密封处理→注浆。 5.1施工前准备5.1.1施作混凝土护拱,埋设导向管,导向管外插角度为1°。 5.1.2根据实际场地采用Φ40钢管塔设“井”字形工作台架,上面铺设5cm木版,并用扒钉钉接。 5.1.3检修钻机及注浆机,处于良好状态。 5.1.4注浆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定岗定人,坚持岗位责任制。 5.2钻孔采用MK-5A型管棚钻机钻孔,Φ120合金钻头。 从导向管钻进,开孔时底速
3、底压,钻机立轴方向准确定位,保证孔向正确,每钻一个孔即顶进一根钢管,钻一孔注一孔浆,全孔一次性注浆。 钻进过程中检查钻机的偏斜度,发现偏差超过设计时,立即纠正。 钢管环向间距40厘米,钻孔外插角1°。 5.3钢管制作5.3.1数量隧道洞口段每侧管棚支护需钢管81根,20米/根。 从两端至中间施工,中间搭接6米。 5.3.2材料φ108×9热扎无缝钢管5.3.3加工方法5.3.3.1用φ114普通钢管作为接头材料,具体加工方法φ108钢管车外丝,长15cm。 φ114钢管车内丝,长30cm。 5.3.3.2先顶进钢管靠外侧的每个接头都先接好外钢管,外
4、露15厘米准备接下一根无缝钢管。 5.3.3.3在顶进钢管前钢管上按梅花形间距15cm钻φ10~16mm的注浆孔。 5.3.3.4施工时奇数号采用钢花管,偶数采用钢管,施工时先打设钢花管并注浆,然后打钢管,以便检查钢花管的注浆质量。 5.4管棚安设洞口段钢管长20米,备有1.1米长的注浆口。 管棚施工钢管节长4米、6米两种。 根据同一横断面内接头量不超过50%,相邻钢管的接头错开不小于1m的原则,采用分孔编号,编号为奇数的孔底第一节管采用6m,钢管编号为偶数的孔底第一节管采用4m钢管,浅孔段采用人工推进,孔深阻力大时,采用钻机顶进,钢管就位后加以固定,
5、钢管与导向管间隙用棉纱或锚固剂堵塞。 钻孔完成后检查,并进行扫孔,之后安装钢管。 5.5注浆5.5.1注浆前准备再次进行机具设备的检修工作,要认真进行,并应试运转,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予以修复,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对注浆管路系统,包括混合器,接头阀门等,都要认真检查,如有破损,应予以更换,不好用的接头、阀门,不得使用,以免注浆时,在较高压力下发生脱扣的危险事故。 注浆前,应将管路全部接通,进行试压,试压可用清水进行。 在试压时,如管路不通或接头漏水,应予以排除,要保持管路系统个部件完好畅通。 5.5.2注浆用水泥浆液,水泥浆液水灰比11(质量比)
6、,注浆前进行注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取的最佳注浆效果。 5.5.3注浆采用KBY-50/70注浆机注浆,按钻一孔注一孔浆进行,全孔一次压入,注浆浆液的参数由现场实验确定,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 当注浆量达到设计数量或注浆终压达到2.0MPa而浆液注不进时再稳压3-5分钟即可结束注浆。 注浆结束后用M7.5号水泥砂浆填充,以增强钢管的强度和刚度。 5.5.4清理场地和机具保养注浆作业完毕后,所有机具设备,特别是搅拌机、注浆机、接头、阀门、储浆桶等,都要认真清洗干净,撤离到指定的位置及时进行检查,并设专人保养,试其处于良好状态,以备下段注浆
7、使用。 注浆结束后,即可开始下道工序施工。 6、主要技术措施6.1注浆管棚制作及早进行。 6.2管棚司钻前对中线、标高、间隔尺寸和进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 6.4安装前,将孔内石碴、泥土清理干净,。 6.5严格施工质量控制,绝对保证管棚施做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6管棚司钻要十分注意外插角,尽可能使其准确。 外插角过大,正洞开挖后容易垮踏造成超挖;外插角过小,管棚容易侵入开挖净空造成质量隐患。 6.7严格按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配制施工配合比,绝对保证浆液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必须重点检查浆液调试,使其处于正常范围。 7、质量保证措施7.
8、1按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