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doc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doc

ID:51829913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doc_第1页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doc_第2页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青岛市黄岛区胶河中心小学徐廷霞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着重强调和十分重视的问题。“数感”在六个核心概念中占据首要位置。可见,数感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一、创设情境,培养初步的数感正确数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本领,更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对“数”并不陌生,多数具有初步的数数经验和技能,也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个充满幻想、富有童趣的情境给学生一震惊感,吸引学生主动数数。在数数的

2、过程中,展现学生各方面经验,让学生交流方法,表现个性,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数感。例如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的准备课可以这样创设:“同学们去过青岛的海底世界吗?都什么有趣的生物?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出示课本情境图)。请用你自己的方法数一数你所喜欢的生物(老师在课前设计带海底生物图的表格),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按数量——1条大鲸鱼、2只海龟、3个潜水员……的顺序数。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二、

3、走进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探索“0”的意义时,提问: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电话上见过”;“在温度计上见过”;“电话上有0”;“小尺上有0”;“车牌号上有0”;“体育比赛时记分牌

4、上也有0”……这样不仅使学生直观体会“0”,甚至理解了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可以在温度计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电话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在体育比赛时表示比分……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在教学0的加、减法时,我这样设计:老师手里有5本书,全部送给了小明,老师还有几本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老师,我知道,是0本。”“是5-5=0”。这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书试试0的道理。然后渗透剑术是0的减法,加深

5、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理解。如我出示“2-0=()”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2-0=2?“我有2支铅笔,用了0支,我还有2支,就是2-0=2”;“妈妈给我2元钱,我一元钱也没花,还是2元,也就是2-0=2”……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明确了不管2支铅笔还是2元钱,还是其他物品只要减去0,就都是从2个东西里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都没去掉,所以2减0还等于2。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素材中,培养学生数感。三、亲身体验,发展学生的数感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又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并自我建构数学知识

6、过程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在活动中把握数的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例如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学1——10时,让学生由实物到点子,再到数字这样一个符号形成的过程。再如<、>、=的认识,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理解其内涵。在这里教师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顺序和个数,结合已有经验,经历符号形成的过程。可见,只有为学生搭建数学活动的平台,才能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发展。“厘米与米”的认识,在教学时教师开放了活动时空

7、,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际丈量校园内花坛的长度,进一步加深对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接着又随机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让学生用绳子去围一块地,可以怎样围?学生很有创意的想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围法,有围成长方形的,有靠一边围墙的,还有找一个角靠了两边墙围的……学生通过相互比较,最后择优选定了操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就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学“鲜活”了起来,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四、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数感1980年美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口号。而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都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有趣素材,所以

8、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当出示教材情境图,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购物情景:“学校要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