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课件.ppt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课件.ppt

ID:51646217

大小:317.3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27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课件.ppt_第1页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课件.ppt_第2页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课件.ppt_第3页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课件.ppt_第4页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概念、分类、主要因素)第二节课程目标(区分、主要依据)第三节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设计)第四节课程实施(七过程)第五节课程评价(三种模式)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一般概念1、“课程”一词在我国始于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2、在西方,“课程”一词来自拉丁语Currere(racecourse):“跑马道”,指学生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3、把课程用于教育学科的专门术语,始地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Curriculum,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

2、育改革的核心,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在”,教学论侧重“如何教”P871、某一级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除学科目的、内容及要求,还有课时分配学年、学周安排等。广义: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内容(含所有学科、活动等)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具体: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与进程的总和。3、定义:狭义: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二)课程的分类1、从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课程

3、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课程功能: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教育阶段角度: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课程的组织核心: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1)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共同的、必修的课程。(2)拓展性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选修为主,比上更灵活。(3)研

4、究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培养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提供或不提供目标及结论三者关系:(1)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是拓展性、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基础(2)拓展性课程的教学是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基础(3)拓展性、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对基础性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增益促效的作用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长期以来,国家统一课程设置,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弹性,以后逐渐放权。(1)国家课程:一级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权威性和强制性。-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2)地方课

5、程:二级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3)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社区、学校和学生需要)(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本身的发展历史及不同课程理论: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第二节课程目标(了解)(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集中

6、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总的共同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高度概括性及抽象性,为了落实,需各级各类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及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培养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一般与个别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落实要靠具体的课程3、课程目标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规定性(1)时限性—某一特定教育阶段;(2)具体性-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具体发展水平;(3)预测性-不是结果是理想规划;(4)

7、操作性-明确的可付诸实施。4、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特征: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变化;灵活性,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二)课程目标的依据1、对学生的研究(1)现状;(2)个体需要;(3)兴趣和个性差异。2、对社会的研究—需要(领域、问题;需要社会的配合才能更好实现课程目标;对已有的社会研究结果如何看)3、对学科的研究学科专家熟悉该领域,学科专家建议是依据,甚至大多数课程的教科书就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