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

ID:51614883

大小:8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14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1页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2页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3页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4页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5页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6页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7页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8页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9页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探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定义、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及临床处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Ovid、Medline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cervix、earlyinvasivecarcinoma、microinvasivecarcinoma”为关键词,检索1990-2012年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836篇,纳入标准:1)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定义;2)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3)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诊断;4)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根据纳入标

2、准,符合分析的文献及著作共36篇。结果:诊断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需要有足够的切除标本,精确地测量浸润间质的宽度和深度,判断有无脉管侵犯。现在对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处理倾向于保守治疗。结论:对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正确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关键词: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脉管侵犯;FIGOIA期宫颈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对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或者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定义为发生早期间质浸润的鳞状细胞癌,对于浸润程度并无

3、精确表述,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小。在实际应用中,宫颈早期浸润癌的诊断依据主要是其浸润间质的深度和宽度,以及是否有脉管(包括淋巴管和血管)的侵犯,与FIGO(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istsandObstetricians)分期中的IAl期最接近,但是否包括IA2期尚存在争议。对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正确判断直接影响临床对此类疾病的恰当的处理,近年来,许多新的研究对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对此类肿瘤的定义、组织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临床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

4、个系统回顾。1.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特别是CIN广泛累及腺体在组织病理学上的鉴别是一个难点,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在形态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性表现:1、肿瘤的边缘变得不规则,出现锯齿状的突起。2、肿瘤边缘细胞的胞质呈嗜酸性改变或者出现角化现象,称之为异常角化细胞。3、细胞核染色质变粗,出现明显的核仁。4、肿瘤周围结缔组织出现组织增生和炎症反应。尽管以上几点对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在形态上描述很详尽,但在实际病理诊断的应用中,单靠这样几点来判定是否发生了间质浸润还是远远不够的。肿瘤最早期的

5、浸润形式多数是在CIN病变的边缘突破基底膜向间质形成一个出芽,但依据这种形态改变仅能使我们识别出大概1/3的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当出芽呈多发性并与表层的CIN病变分离,这种现象称之为“树枝状浸润”[1],当浸润灶增大、变宽,并逐渐相互融合呈“舌状"浸润,很多较早期的研究认为这种形态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1996年SGO(SocietyofGynecologicOncologists)微小浸润癌的定义中明确指出不包括融合性舌状浸润的浸润癌。融合的生长方式与其他生长方式相比预后不良,很可能与它的浸润深度和范围有关。提醒我们遇到很小的融合性生长方式的微小浸

6、润,应该做连续切片,以发现最大的浸润深度和范围。在1994年之前,“出芽”式的浸润被认为是FIGOIAl期[2]。而现在对于肿瘤的分期已经并不单纯依赖这种形态学的改变,而是需要更客观的诊断依据。病理医师和阴道镜医师都已认识到,由于观察者的主观性,早期浸润癌诊断的可重复性很差,在回顾性研究中,根据现在的诊断标准,近一半的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存在判断失误。这些失误之处常见的包括许多的CIN广泛累及腺体被误认为早期浸润,还有真正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癌在观察粗略或者观察者掌握的标准不是很严格的时候,也会被误判为早期浸润性癌。由此可见,仅仅依靠HE染色切片的

7、组织病理学来诊断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一项研究中,联合应用基底膜标志物(胶原蛋白IV或层粘连蛋白)与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做免疫染色,可以用来判定可疑浸润的肿瘤细胞,浸润性病灶周围其基底膜标志物染色为阴性,出现基膜的不连续性,Rush等[3]采用这种方法发现,在10个被诊断为“可疑间质浸润”的病例中,其中的4个病例得以确诊为早期浸润。因此,免疫组化方法仅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工具,有时也不能提供一个完全明确的诊断结果。通过免疫组化也无法判断是否浸润的病变应当报告为“可疑间质浸润",这部分病人的处理方

8、式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另外,诊断微小或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切除的标本足以用来做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