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doc

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doc

ID:51518744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doc_第1页
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doc_第2页
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检验科王娟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以及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临床经常反映的问题。为此,现将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探讨。1•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的缺陷造成:准确计数血小板实非易事。迄今为止,所有计数血小板的方法,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其准确性都比较差,都存在不少缺陷。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无论是阻抗法还是光散射法,对于血小板数及形

2、态正常的标本,结果一般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有时甚至难以计数。其原因是: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依据细胞的大小进行区分和计数的,而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相差甚大,可自2fl至20fl以上,其体积分布直方图不是对称的,而是明显地向右延伸,即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会更多地增加。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等分开,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造成:血小板为多功能的细胞,在生理止血及某些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血小板的特点易于粘附、聚集,当标

3、本中血小板体积偏大聚集成较大颗粒时,血小板被误认为小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O1.采集血液标本不顺利造成:采血过程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采血速度和岀血是否顺利是保证血小板数目准确的关键手指采血时若方法掌握不当,如采血速度慢、出血不畅、挤压采血部位等,都会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是造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所以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注意阅片,必要时重新采血。2.标本放置时间不足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标本后立即进行检测,有时会出现

4、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由于血小板离体后,其形态立即发生变化。3.抗凝剂EDTA的影响造成: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建议,1.5~2.2mg的EDTA-2K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但有极少数人的血小板在用EDTA抗凝时,反而会出现血小板聚集,这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血浆中存在的抗血小板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关,但无任何病理、生理意义,也与特殊药物使用无关,多发生在肿瘤患者、自身病、肺心病、晚期孕妇、肝病、毒血症及一些不明原因疾病,此现象是其他疾病发生的伴随现象,因其岀现于其他疾病开始或治疗过程中,故随着疾

5、病好转而消失。另一种现象是血小板粘附于白细胞上的''血小板卫星现象”,它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段与血小板表面的GPllb/llla结合所致,与疾病和药物也无关。对于这类标本,只能换用非EDTA抗凝剂进行重新计数,比如枸椽酸盐或在EDTA抗凝血中加入肝磷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