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避免方法

浅谈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避免方法

ID:10763122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避免方法_第1页
浅谈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避免方法_第2页
浅谈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避免方法_第3页
浅谈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避免方法_第4页
浅谈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避免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避免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避免方法【中图分类号】R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35-01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本文通过日常工作所遇到的病例以及查阅文献对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避免方法研讨如下:1病例资料张某,男,64岁,临床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午入院时采血常规一管(EDTA-K2抗凝)送检,测得血小板(PLT)59*10�9/L、白细胞(WBC)6.52*10�9/L、红细胞(RBC)3.89*10�

2、�12�/L,将此标本放置3小时后重测得PLT72*10�9/L、WBC6.67*10�9/L、RBC3.85*10��12�/L,放置20小时后测得PLT110*10�9/L、WBC6.66*10�9/L、RBC3.82*10��12�/L,放置25小时后测得PLT121*10�9/L、WBC6.68*10�9/L、RBC3.81*10��12�/L。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小板逐渐升高,而红细胞逐渐减少。涂片镜检也可明显看出,血小板明显由聚集状态变成离散状态。2讨论5由于血液分析仪不能辨别颗粒的性质,会引起血

3、小板计数结果偏低现象的出现。现将各种原因讨论如下。2.1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的缺陷造成:准确计数血小板实非易事。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无论是阻抗法还是光散射法,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一般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和/或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有时甚至难以计数。其原因是: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依据细胞的大小进行区分和计数的,而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相差甚大,可自2fl至20fl以上,其体积分布直方图不是对称的,而是明显地向右延伸,即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会更多地增加。由于大部分

4、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等分开,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1]。2.2采集血液标本不顺利造成:采血过程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采血速度和出血是否顺利是保证血小板数目准确的关键。手指采血时若方法掌握不当,如采血速度慢、出血不畅、挤压采血部位等,都会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2]。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是造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所以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注意

5、阅片,必要时重新采血[3]。52.3标本放置时间不足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标本后立即进行检测,有时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由于血小板离体后,其形态立即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从而在血小板周围形成丝状伪足,数个这样的血小板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其体积一般和淋巴细胞大小相似。由于这种血小板不被溶血剂溶解,故而使血小板计数暂时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假性聚集发生一定程度的解聚,所以,为了提高准确性,建议在采血后放置15~20min再测定可得到准确结果。52.4抗凝剂ED

6、TA的影响造成:按照ICSH的建议,1.5~2.2mg的EDTA-K2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但有极少数人的血小板在用EDTA抗凝时,反而会出现血小板聚集,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它可能与血小板表面存在某种隐匿性抗原有关[4],这种抗原导致血小板活化,形态发生变化,由正常的圆盘状变为圆球形,改变了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构象,与存在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中的磷酸酯酶A2和磷脂酶C,使血小板膜磷脂水解并释放花生四烯酸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

7、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5]。另一种现象是血小板粘附于白细胞上的“血小板卫星现象”,它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段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结合所致,与疾病和药物无关。对于这类标本,只能换用非EDTA抗凝剂进行重新计数,比如枸橼酸盐或在EDTA抗凝血中加入肝磷脂。2.5疾病状态的影响:外科大手术后,血小板易发生聚集[6]。使用促凝药后,如维生素K1、维生素K3、止血敏等,当药物过量或某种患者对这类药物较为敏感时,也可发生血小板聚集。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增多,聚集功能增强,也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部分

8、肺部疾病及产妇或待产妇、烧伤等患者均可出现血小板聚集,尤其是慢性肺心病患者,其体内的血小板被激活,使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的功能增强。此时,只有通过显微镜下计数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案例中的病人可能受到本身的疾病状态、EDTA对血小板的影响,及标本放置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了血小板检测的假性减低。参考文献[1]朱中勇.准确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