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

ID:10420479

大小:20.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_第1页
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_第2页
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_第3页
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纠正处理。方法:按照BeckmanCoulterACT5diff的分类原理及血小板(PLT)直方图,把PLT直方图异常且血小板数值小于100×109的标本采用血涂片镜检、手工计数和枸橼酸抗凝复检。结果:不同原因的假性血小板减少与复检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假性减少均应进行复检,以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值。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几乎已经在每个大中小医院广泛使用,由于仪器自身

2、检测原理的限制以及血小板易于黏附聚集的特点,血小板检测经常出现假性减少,仪器往往提示PLT计数异常或PLT直方图异常,但有时提示的是白细胞或红细胞异常。因此,必须综合分析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回报临床客观准确的数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8月住院患者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岁。1.2仪器:BeckmanCoulterACT5diff全自动血液分析仪;Olympus显微镜。1.3试剂:上述血液分析仪的原装配套试剂;PLT草

3、酸铵稀释液(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配置)[1];瑞姬染液。1.4方法:首先所有标本按常规用EDTA-K2抗凝全血进行检测,PLT出现异常旗标且PLT<100×109标本,进行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根据镜检结果和PLT直方图结果分为4组:①PLT直方图出现无拟合曲线、翘尾等现象,镜下可见大量血小板凝块或小堆积,则要求临床重新采集标本,复检后正常,基本推测是采集原因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②PLT直方图和初步镜检结果同第一组,如果两次采集过程均顺利,EDTA抗凝结果均不正常,标本中仍存在血小板聚

4、集,则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结果正常则推断是EDTA抗凝剂原因造成,若仍不正常,则推断此患者对EDTA和枸橼酸钠均发生聚集,目前只能用手工法校正(本文6例标本,仅对EDTA依赖,枸橼酸钠依赖现象极少);③PLT直方图出现多峰、后峰翘起等,镜下血小板并未聚集,血小板数量初步判断在正常范围内(每个油镜视野可见8~15个血小板),但是大血小板数量增多,体积接近小红细胞,基本可断定是由大血小板干扰计数造成,此类标本进行手工计数;④镜检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血小板成群或散在分布,数量正常,同时结合标本外观,试管内

5、有许多沙粒样凝集颗粒,初检结果WBC、RBC、HB、HCT、MCV、MCHC、PLT等许多检测项目均异常,尤其是RBC数值很低,可考虑是冷凝集原因造成,标本经37℃水浴15min后,上述现象消失,重新检测结果正常。实际工作中有可能存在几种原因叠加的情况,但据笔者经验此种现象很少(本文48例无此现象),检验人员应根据PLT直方图和镜检结果加以区分,并最终采用手工法校正(48例标本均经手工法最终校正PLT数量)。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

6、.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所有标本初检结果均不正常,第一组经复检后(EDTA-K2抗凝)正常,第二组经两次复检,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后正常,第三组采用手工法后正常,第四组水浴后正常。所有标本初检结果与复检正常后和手工计数法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血细胞分析仪初检、复检和手工计数检测结果比较()原因例数初检(EDTA-K2抗凝)(×109)复检后(EDTA-K2抗凝)(×109)复检后(枸橼酸抗凝)(×109)手工法校正(×109)标本采集3667±32128

7、±27①无需采用125±22①抗凝剂658±2861±29148±34①142±41①大血小565±25无需采用无需采用114±22①板其他(包括冷凝集)145±4水浴后:110±12无需采用108±10①注:与初检(EDTA-K2抗凝)比较,①P<0.05;由于枸橼酸钠抗凝剂为液体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故计数结果应乘以1.1为准确结果,本文结果为校正后结果3讨论3.1标本采集过程的影响:采血过程不顺利、多次穿刺、采血带绑扎时间过长等均可引起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而引

8、起PLT假性减少[2];采血后混匀不及时、混匀不充分导致抗凝不充分而引起PLT聚集。标本采集过程的影响在临床常见,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3.2抗凝剂EDTA影响:EDTA依赖型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国内外均有多例报道,其原因与血小板表面存在着隐匿性抗原有关,此抗原与血浆中自身抗体相结合,从而导致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3]。本文中6例患者,5例为肿瘤患者,另1例为体检患者且均为女性,均因“易发瘀斑综合征”而前来就诊。此类标本解决办法通常改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或用手工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