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doc

[精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doc

ID:51422754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4

[精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精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精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精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精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赵心懋综述徐英春审校屮国医学科学院协北京协和医院100730真菌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由于抗真菌药物选择性压力,致使近年來耐药真菌数量及种类迅速增长。因此对真菌耐药性的研究并控制其耐药性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木文简要综述了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原理及耐药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真菌病提供帮助。真菌的耐药性即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感染治疗失败。临床上患者通常通过3种途径感染耐药真菌:(1)患者体内定植或感染的真菌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耐药,(2)由于药物的选择压力作用,使患者体内原有或感染的天然耐药的非

2、优势菌成为优势菌。(3)患者一开始就被耐药的真菌感染。判断真菌耐药需首先排除其他可能造成抗感染失败的因素,如患者的免疫状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抗真菌剂的剂量等。1、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抗真菌药物及其耐药机制麦角笛醇是构成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具有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以及立体结构的作用,而构成真菌细胞膜的辎醇为C-4位去甲基化的麦角帑醇。1.1两性霉素B及其酯类制剂包括[3]:两性霉素B(AmB)、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体(Abelcet,ABLC),两性霉素硫酸胆帑醇酯(Amphotec,ABCD)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AinBisome,L-A

3、mB)此类药物通过与真菌细胞膜磷脂双分了层上的帑醇发生交互作用,导致细胞膜产生水溶性的孔道,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重要的细胞内容物流失而造成菌体死亡。两性霉素B也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调整自体免疫功能产生杀菌作用[2,4]o尽管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等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已经在临床上使用30多年,但获得性耐药菌的出现频率仍较低[5]oKelly等[6]通过对一名AIDS患者分离到的对AinB耐药的新型隐球菌的研究发现,真菌对这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编码5,6-帑醇去饱和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使其细胞膜屮的麦角帑醇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细胞膜的

4、流动性改变,降低了药物对细胞膜的亲和力。同时有研究表明当细胞膜屮麦角帑醇成份缺失达到74%-85%时会引发白念珠菌对多种多烯类药物耐药[7]。Molzahn等⑻通过对AmB耐药的酿酒酵母的突变株的研究证实四种不相连的基因(poll,pol2,po!3,pol5)的突变与耐药的产生呈正相关。1.2毗咯类抗真菌药包括咪卩坐类和三卩坐类[3]。咪卩坐类包括酗康哇、克霉卩坐、米康哇和益慷哇等。H前多为浅表真菌感染或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局部用药。三II坐类包括氟康II坐、伊曲康II坐、伏立康卩坐和处于研究阶段的沙康哇(Saperconazole),SCII3

5、9304(SM8668),SDZ89-485,均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毗咯类药物作用的主要靶酶[2]是14-a-去甲基酶仃4-DM),利用咪哇环和三卩坐环上的第三位或笫四位氮原了镶嵌在该酶的细胞色素P450蛋片的铁原了上,抑制14-DM的催化活性,使羊毛笛醇不能转化成14-去甲基羊毛當醇,讲而阻止麦角笛醇合成,使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破裂死亡。编码这段蛋白的基因读码区为ERG11o真菌对哇类药物的耐药,特别是对氟康哇的耐药最常出现于IIIV患者口腔黏膜门念珠菌感染长时间使用氟康卩坐的治疗后[9],近年来由于氟康哇的选择性压力。其它种类

6、的念珠菌如光滑念珠阑和克柔念珠菌及新世隐球菌也出现I耐药菌株[10、11]。毗咯类药物I耐药作用机制[12、13、14]:(l)ergll基因通过点突变,基因过度表达。基因扩增,基因转换或有丝分裂重组等,导致14-a-去甲基酶过量表达,或低水平表达共至不表达;或通过14-a-去中基酶的结构改变,使其与毗咯类抗真菌药的亲和下降,使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由于ergll基因突变可导致其mRNA过度表达,使P45014DM哇类抗真菌药作用的靶酶增多。(2)由于當酹去饱和酶的失活使真菌细胞膜对抗真菌剂的通透性下降,使药物不能进入真菌内。⑶真菌对药物的外排的作用

7、增强,使哇类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达不到有效作川浓度。酵母菌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外排泵,包括ATP结合转运蛋白家族(ATP-bindingcassette,ABC)和易化扩散载体超家族(majorfacilitators,MFs)[15,16,17],PrasadR等[18]研究表明H念珠菌对哇类药物的耐药主要同ABC系统屮CDR基因过度表达有关。WhiteTC[19]研究得出MDRI、CDR1、ERG11是按一定的次序出现的:NDR1编码的mRNA岀现于耐药的早期;CDR1基因编码的mRNA升高屮现于耐药的后期;EGR11编码的mRNA岀现于耐药的屮后

8、期,ERG11和CDRlmRNA转录水平的升高与伊曲康哇等的耐药正相关。2、作用于核酸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及其耐药机制5-氟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