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342656
大小:3.24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3-22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主讲人:苏琳蒙台梭利生平蒙台梭利生平蒙台梭利生平蒙台梭利生平少女时期玛丽亚·蒙台梭利于1年8月1日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卡拉法雷市。●青少年时期●致力特殊教育时期●深入研究教育时期●蒙台梭利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力蒙台梭利生平各国若干教育家对蒙台梭利的评价: 英国教育史: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 美国教育家:“当代讨论学前教育的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 德国教育家:“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这般举目众知的教育并不多见。且在短期内能够超越国家、世界观、宗教上的差异而在世界上普及的教育理论。除了蒙
2、台梭利教育之外,别无他选。”蒙台梭利生平仍具有生命力的蒙台梭利教育:诞生于20世纪的蒙台梭利教育不仅在历史上,而且在现代都具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的核心思想仍像开始时那样合乎时宜,并在不断发展。一些具有革新精神的教师尝试把蒙台梭利原则,运用于新的学习环境中,满足各年龄受教育者的兴趣和需要。如美国在过去的20年将蒙台梭利教育作为实验教育模式,纳入了许多公立学校的教育中。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的发现什么是心理胚胎人类具有双重胚胎——生命胚胎和心理胚胎。它们同时产生于母腹中,不同的是生命胚胎的形成期是在出生前,与动物相同;心理胚胎的形成起是在出生以后(0—6岁),只有人才有。这漫长的人
3、类童年使人与动物完全区别开来。心理胚胎可比于人体中最初受精的细胞,这细胞并不具备一个缩小的成人形状,但却包含其未来发展的预定计划。同样的,儿童的心理成长也受到预模式的引导,这个模式在诞生时并看不到。但儿童是依靠这种预定的计划来建构自我的精神层面和人的品格。从本质上来讲,人就是在一种精神的光轮中发展起来的。什么是肉体化虽然儿童生来就具有一种预先决定的精神模式来引导他努力地达到成熟,而且天生具备趋向成熟的冲动力,但是他却缺少一种天生的既成行为模式来保证他一定能成功。儿童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是软弱无力,然而儿童内在的力量、活力,使儿童生长、说话并创造人的所有的精神生活。我们把儿童的心
4、理、生理、精神的发展说成是儿童的“肉体化”。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的发现吸收性心智从出生到两岁半左右,人会呈现一种“吸收性心智”的特别精神状态。这是一种使个体拥有自我创造力的无意识精神形态,它具有强烈的内在感受,能主动的追求与探索周围的事物,并将吸收的印象化为身体与精神的一部分。什么是敏感期蒙特梭利博士通过观察,看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年龄,对某些事物会特别有兴趣而且会想要做。她感到疑惑:为什么那个时期会想做那些活动呢?蒙特梭利接受荷兰生物学家德佛里斯长期对生物观察所得──所有的生物在幼年都有一段“敏感期”,在这段短暂时间中,它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性会特别强,──开始把人
5、类幼儿期所呈现的各种特征和倾向,以“敏感期”的现象来加以说明。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的发现敏感期的分类:感官敏感期(0~6岁)语言敏感期(0~6岁)动作敏感期(大肌肉1~2岁小肌肉1.5~3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秩序敏感期(2~4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数学、符号和自然科学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的发现儿童正常化所谓的正常化是“就是己经表面化的不正常现象消失,孩子潜在内心的正常心智再度出现的情形。”正常化也可称为是“标准化”,因为这是“不同社会阶层、种族和文明
6、的儿童都会表现的相同现象。”换句话说,正常化并非是偶发的一种状态,而是遵循于自然法则、顺应于内心本质时,才一会产生的一种状态。相对于正常化现象的即是“偏差行为”。儿童自然发展观儿童自然发展观:儿童发展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以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状态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蒙台梭利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她的生命力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吧儿童作为物体来对待,而
7、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和泥。儿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促进儿童智力精神的和身体的自然发展。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及教育目的蒙台梭利教育内容的七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和平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幼儿成为自主学习、独立、自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