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217795
大小:42.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9
《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12、12初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大峪中学的李丽。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钠的重要化合物。(板书)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的介绍仍以化学性质为主,且是主要的化学性质,对于它们的物理性质不作详细描述。新课标将重、难点放在钠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上,强调化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是实验。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本节的功能、地位从全书看,本章位于必修一教材第三章,是高中阶段学生第一次对元素化合物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是初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无法比较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一来可以为前面的
2、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二来可以为非金属的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为化学Ⅱ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是个很重要的过渡环节。从全章看,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位于第二节,是对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也为铝的化合物和铁的化合物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能为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过氧化钠可以做供养剂、氧化剂。碳酸氢钠可以制发酵粉、胃药、泡沫灭火剂。碳酸钠是制玻璃、水泥的原料等等,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它的社会价值。钠元素是金属的核心元素,钠在教材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
3、能够掌握分类和比较的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共性与特性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学科思想方法,提升学科价值。二、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此前已经学过钠、铝、铁的性质,初步具备了学习金属元素化合物的一些经验。在必修一第二章通过对物质分类、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2、能力基础:学生能初步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知识,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3、学生特点:基础知识较好,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自主分析问题。4、可能出现的问题:
4、①不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②动手实验能力也较差。尽管学生普遍对实验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③由于本章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较多,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容易出现混淆。综合以上几点考虑在课的设计上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全班同学分为十个小组,因为探究环节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工作量也大,需要组内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发挥个体优势。(2)、创设实验探究的学习模式。先通过实验现象及质量守恒、氧化还原等理论预测方程式,再设计实验验证,这样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很清晰的记住需要掌握的化学方程式。(3)、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钠的化合物的性
5、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记忆方程式的时候一类一类的记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比很清晰的知道几种物质有哪些不同点,就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5、需要提升: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途径来实现。三、教学目标分析综上所述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幻灯片放映)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一直遵循着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设计理念。在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需要克服的困难、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我采
6、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2、整合多样性的教学资源,优化高效课堂。3、情境创设与拓展环节前后呼应,课堂结构逻辑严谨。4、分组探究法。在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形成问题意识,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五、教学环节设计本节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先初步认识物质,后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最后根据性质分析生产、生活中实际作用,贯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金属化合物研究的一般顺序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盐;其中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初中已经研究过,这里不再赘述,主要研究的物质是: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主要研究的是他们的化
7、学性质,及共同的物理性质:焰色反应。具体教学环节:环节一: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虽然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化学物质,但是学生却很少关注这些物质与化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环节的设计上我首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很熟悉的化学实验室讲台的照片,询问学生实验室里为什么要放细沙。使学生产生疑惑,后演示实验:滴水生火,学生配合实验:用细沙扑灭。鲜明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这个实验的剧烈程度,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在这个环节产生认知冲突:水是用来灭火的,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