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教育思想.ppt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ppt

ID:51153267

大小:784.3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19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ppt_第1页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ppt_第2页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ppt_第3页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ppt_第4页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目录一、生平简介二、“致良知”的教育目的三、教育思想一、生平简介5岁仍不能语10岁作诗,惊四座12岁便知,“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17岁赴南昌居住一年,潜心练习书法21岁中举人,钻研朱熹“格物穷理”28岁中进士,授兵部主事。31

2、岁告病还乡,修道养性,行导引术35岁在狱中,静心研读《周易》,悟出“心即理”核心39岁任江西庐陵县知县50岁任南京兵部尚书二、“致良知”的教育目的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为基础的。思想的核心“心即理”,他认为万事万物及其运行规律,以至人类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都是心所固有的,是由心派生出来的。而心的本体就是"良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天理纯全,良知常在。而一般人的良知常被物欲、邪念所蒙蔽,就象明镜常为尘埃蒙蔽而失去明亮一样。除掉物欲、邪念,也就是做为善去恶的工夫,从而恢复本心,这就是"致良知"。65432

3、1论教育内容教育心理思想论教育过程儿童教育思想论教学原则论学习方法三、教育思想三、教育思想1、论教育内容2、论教育过程3、论教学原则4、论学习方法5、儿童教育思想6、教育心理思想1、论教育内容歌诗读书习礼核心“歌”是指用带有音乐旋律的声调去大声歌颂的内容。“书”非泛指一切书籍,而是特指《尚书》之书。能开发智力,增加知识,调节情绪。王阳明已将道德规范的认同与教育提升到道德实践的高度,超越了“礼”的认识阶段,直接论及“习礼”的行为举止。“习礼”有利于道德修养,活动筋骨,锻炼身体。2、论教育过程学问思辨行“学”是教育过程的开端,是认识事

4、物的起点。解决困难疑惑在“有疑”的情况下进行,目的是使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辨明所学知识的是非正误,以求掌握精准可靠的知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3、论教学原则1)循序渐进主要依据人的心理特征和智能水平发展规律提出2)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学思结合学:去人欲,存天理思:思曰睿,睿作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知,思其可少乎?4)学有本末为学有讲明,有践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别近道矣4、论学习方法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静坐独处,反观内视,悉心体悟,摈弃私欲学问也要点化,倒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

5、化许多不得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体究践履,实地用功圣人亦是学知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1)自求自得2)静处体悟3)自家解化4)事上磨练5)批判判断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5、儿童教育思想6、教育心理思想在教育时,要遵从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按自己的兴趣去接受教育,保持“中心喜悦”学习志向对人一生的治学具有导向作用和动力作用“中心喜悦”能使教育效果“进自不能已”受教育者必须将意与志全部投向学习活动,刻苦专研

6、,持之以恒保持“笃实”、“恬淡虚心”、“宁静致远”的学习态度兴趣与教育学习志向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态度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

7、亦谬乎?”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对后来者的影响

8、作为士大夫,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阳明先生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读书人的敬仰,可见其巨大之人格魅力。可能是因为王阳明的唯心主义学说的原因吧,在教科书上没有什么关于他的介绍。《明史》评:终明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