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49787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言与文的关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有种理论叫做“阅读转注”说,它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全息性展转相注相通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自动相互参注,相互补充,相互说明,使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模糊到清晰。古人不是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基于以上事实,我认为,根据学生实际和文章特点,“言”与“文”的关系至少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处理:1、学“文”中带动习“言”。就是说,要学生完成上位目标解“文”,带动对下位目标语言的研习。大多文章在语言上不是太难,完全可以在探究这个问题中结合注释、工具书顺带解决其中一些语言问题。更重要的是,立足在“文”,可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2、学“文”中捎带教
2、“言”。就是说,教师在引导学生解文过程中,对有些重要文言词句有意识地结合文本理解捎带提示、指导或解释。3、学“文”前集中释“言”。这“言”是指直接构成阅读障碍的“言”,是指不预先予以解释就直接影响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些词句,而并非指文中的所有词句。集中释“言”,往往是针对于难词难句较多而注释不多或不够的文章而言。课前,由学生或教师提出难解词句,生或师予以解决。4、学“文”后集中归纳“言”。对于一些词句浅显的文章(相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先解决“文”这一层面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集中归纳一些有价值的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对一些词语不影响对“文”的理解,可以在采取第一种方法处理好“文”的
3、问题之后,再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这些语言现象,以便以后触类旁通。另外,这样处理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醒悟心理——这些词读来大意理解,或者不太在意,原来这里还暗藏“玄机”——容易激起兴奋点。5、阶段教学后再梳理“言”。在以学“文”为主的一个阶段教学后,如单元教学、学期教学之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料和语感,有了对语言进一步理解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同学对这些文言文中出现的重要语言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总之,要在整体把握“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言”、积累“言”、总结“言”、梳理“言”。整体把握“文”,自古有几种比较好的方法:一曰“诵读”;二曰“观其大略”;三曰“不求甚解”。特别是“诵
4、读”,对理解“文”、感知“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要在整体把握“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言”、积累“言”、总结“言”、梳理“言”。整体把握“文”,自古有几种比较好的方法:一曰“诵读”;二曰“观其大略”;三曰“不求甚解”。认识到言指词语的积累,古代汉语的语法,文言文本身的诵读方法和解读方法,文言文的语感等。文 指的是文章.文学.文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架空不贴标签。也可从语感入手,反复诵读,渐进文本本的语境,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或词,若光凭语感说不清,要借助于适当的语法知识,语法知识要在语境中举一反三。 如果要体现言,可以有适时适当适度的集中解决,也可以在
5、诵读中解决,也可以在关键问题的讨论中解决,也可以在关键句的玩味中解决,也可以在写作方法的欣赏文章的篇章结构中去解决。教师一定要定位.引导.点拨,使两者统一,相得益彰。教学反思《浅谈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言”是基础,“文”是目的“语”,指语言;“文”,指思想内涵。“语”与“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应分家,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两种魅力:一是体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二是体现人类精神的魅力。文言文教学由于学生对古文认识不够深,较少接触,高考涉及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等原因,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讲解较多,例如特别强调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把握,较少研究作品的内容
6、,甚至较少去领悟作品的人文精神。其实,古代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如果将文言文的语言和思想内涵融到一块去品读,体会古人对人、对事、对生命的感悟,做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那么,学生会受益匪浅,终生享用。学生精神得到熏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读文言文,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时,从语言入手,深入探讨作品的内涵;由一个字的推敲来品味作者深沉的意蕴。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陶冶学生情操,一定能取得完满的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