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 0例临床分析.do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 0例临床分析.doc

ID:51128060

大小:1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9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 0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 0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 0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 0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 0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 0例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0例临床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o例临床分析杨磊崔宏勋赵庆安饶耀剑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一2012年9月,对10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11个节段进行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6例,女4例;年龄41-61岁,平均(48±0.8)岁。单节段9例,双节段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临床愈合,术中及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合术前术后颈椎活动范围检查、神经系统症状、Odo

2、m评级、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颈椎曲度、置换节段功能活动度、置换节段上下位椎体椎间隙高度得到保持。假体未见下沉或偏移,未见异位骨化。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短中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3(c)-0022-0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z操作简单’减压彻底,具有保持颈椎病变

3、节段活动度、减少相邻椎间隙压力从而减缓颈椎退变性疾病发生的优势/与传统的颈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⑴。该科自2010年6月一2012年9月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中老年颈椎病患者1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2年9月该科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0例。病变节段:C4/54例,C5/65例,C5/6合并C6/71例;男6

4、例,女4例;年龄41〜61岁,平均(48±0.8)岁;单节段9例,双节段1例。1.2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假体active假体可重建椎间隙高度并保留椎间活动度。其由两部分组成:假体上半部分通过三个突起的倒齿锚定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下半部分包含聚乙烯内核,通过向下突出的中央悄固定于下位椎体的上终板。1.3手术操作步骤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肩部垫软枕,颈部稍后伸,用胶带向头端提拉下颌,保持身体颈椎还有头部都在中立位而不是传统颈前路手术所摆放的过伸位,与术前颈椎侧位X光片对比确认颈部置于中立位,固定患者的颈部和头部,右侧颈前横切口入路,显

5、露颈椎前缘。在目标椎间隙插细针,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术中透视(正位),根据棘突和两侧的钩突确定椎体的中线。椎间盘切除减压,保留椎间盘后纤维环,适当切除椎体前缘骨赘。用中心开孔器在椎体中线的皮质骨上开口,平行于椎体终板置入椎体固定钉,尽可能的接近椎体后缘皮质,透视确认。安装椎体固定器,使用椎体间撑开钳平行撑开椎间隙,直至与相邻正常椎间隙高度相同。完成最后减压,切除后纵韧带,清除脱出的游离髓核组织。选择合适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将假体放入椎间隙中,植入假体的后缘应当与椎间隙后缘平齐。负压引流在术后24h后拔除。患者术后行软质围领保护2周,便于伤口

6、及深部组织愈合。2周后去围领保护,正常活动颈部并进行项背肌锻炼。1.4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1、3和6个月时门诊随访,并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的位置有无松动、移位及有无异位骨化和自发性融合。1.5疗效标准综合疗效评定采用Odom评级法[2]。优:无颈椎病相关主诉,原症状近乎消失,能完成日常工作;良:有间歇性不适但对工作无明显影响;可:自觉症状有改善,但日常生活仍受限;差:与术前相比无改善甚至加重。神经系统功能评定采用JOA评分z包括上在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障碍、膀胱功能。2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

7、即刻稳定性良好,假体位置居中。手术平均时间为(100±20)min,手术平均岀血量为(100±10)mL,术中或术后未发生脊髓、神经根及重要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临床效果满意,全部病例在症状、体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Odom、JOA评分明显改善(见表1,表2'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置换节段术后的过伸过屈运动范围较术前明显改善,置换节段术后保留了运动功能。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损坏的现象。典型病例见图lo8[换组手术后Odom评级对比观察时间nOdom评级优良率(“)优fl中&术窃个月10532080

8、术后3个月10631090术后6个月10721090术后12个月10721090«2誉換组手术1»后JOA评分对比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JOA评分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