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do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doc

ID:51515828

大小:6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doc_第1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假体和植入物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例均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男10例,女6例,36&3岁,平均51岁。具中4例有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6例曾有颈部外伤史。I&例脊髓型患者术前JOA评分612分,平均8分。其中1个节段13例,2个节段3例,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9个月。1.2影像学资料本纽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X线平片显示无颈椎不稳及明显骨质疏松,受累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丢失,部分病例病变廿段椎体后缘存在轻度的骨质増生,相邻两个椎间隙同时受累者2例,

2、不相邻两个椎间隙受累1例。CT显示病变节段椎间盘突出,无骨性椎管狭窄。MRI显示全部病例均存在颈椎间盘退变和脊髓受斥,6例伴有局部髓内信号增强。1.3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颈下垫薄圆枕,C型臂透视下使颈椎序列(特别是目标间隙的上下椎体后缘)处于和対平直状态。行右侧颈前斜切II或横切II入路,自血管鞘与内脏鞘之间分离至椎前筋膜,C型臂透视定位以确定目标椎间隙。摘除病变节段髓核组织,显露后纵韧带,球形磨钻及咬骨乍甘去除前缘骨质,6.5?mm及&5?mm撑开器行椎体间掠开,安装牵开支架及拉构,确认中线,打入楔形掠开器,安装

3、打磨导向器,透视调一整导向器角度,螺栓固定牢固,确定打磨深度及假体大小,选择合适的林状及盘状磨头,精确打磨上下椎体终板,拆除双轨通道同时置入前路牵开器,再次进行彻底的间隙减压,刮除椎体后缘骨赘及后纵韧带,反复冲洗后植入人工颈推间盘(Bryandisc)。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第2?d患者下地行走,佩戴围领3?do2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了312个月的随访,平均9个月。结果显示:临床表现脊髄受压的崽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术后1周、3个月、1年)见表1。4例伴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术后3个月均获得了明显改善。术后颈椎活

4、动度良好,随访期间患者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无明显丢失。术后1周及随访中颈椎的过伸过屈位的X线片观察,其推体的前后缘连线弧度无改变和中断,获得了颈椎的即刻稳定及长期稳定性。典型病例影像见图lo3讨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町直接去除前方致压物,90年代前路内固定钢板的应用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己成为经典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于•术方式,但是手术融合的病变节段伤失了其运动功能,融合邻近节段运动负荷增加,融合相邻节段可见退行性病变加速进展[1]。Hilibrand等⑵通过观察374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变化,发现于术后1

5、0年有25.6%的患者融合邻近间隙退变并床迫好髓

6、仃引起临床症状。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采用椎间撑开器可有效恢复椎间隙的高度,口山于磨除了病变节段的椎体的上下终板,椎体间撑开后,可更充分显露椎体后缘和后纵韧带病变,术中二次减压彻底的去除了脊髄前方的病变,因而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了良好的改善。Bryan[3]报道,采用BryanDisc颈椎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按照Odom标准,术后12个月70%治疗效果优。人工推间盘假休(Bryandisc)具有模拟止帘椎间隙的活动度和缓冲压力的作用,置换节段保持了接近止常的运动功能,避免了临近节

7、段运动负荷的增加。川伟等[4]报道了29例33个推间盘置换术获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颈椎的运动范围得到了保持。Robertson等[5]通过分析随访2年的74例人工椎间盘(Bryandisc)置换术后的患者和158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的患者发现,保持运动节段的活动能避免邻近节段的退变而引起的症状,减少邻近节段的病变征象。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依赖于假体上下面的弧度和对椎体的精确打磨获得良好的匹配,术后有即刻稳定性,假体钛金属売微孔喷涂层利于骨纽•织长入,增加长期的稳定性。本纟I[患者术后的X线检査未见颈椎不稳的现象n人工颈推间盘置换术作为-•种

8、新的手术方式,术中应注意:①手术前摆放休位使颈椎处于柑对平有,可使上下椎体前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②手术中摘除髓核纽.织应达到两侧钩椎关节,二次椎间隙减压时应彻底去除髓核纽织、椎体后缘骨赘及后纵韧带;③术中打磨椎体的上下终板前应用枪式咬骨钳平行于椎间隙平而咬除椎体的前缘增生的骨质,使打磨的上下椎体终板平面平行;④术中上下及左右中线确定的准确与否决定了假体的屮心位置是否位于椎间隙的的中央。总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项基于前路脊髓减压和稚休间关节成形术相结合的新技术,手术操作技术精确,安全性高,维持了颈椎的活动范围,获得即刻稳定性,术后恢复

9、时间短。Lafuente等[6]通过分析46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亦认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是安全、可靠的。【参考文献】[1]费智敏,王勇,书国伟•前路椎间盘摘除合并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