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091174
大小:1.3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3-18
《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精品课件:第11课 端午日(苏教版七年级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沈从文第11课*端午日学习目标一、了解端午节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提高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感受课文精彩的场面描写。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大都认为是悼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2、,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叶子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
3、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你的家乡,端午节里有哪些习俗呢?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1922年来到北京,升学未成,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历史文物与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工作。走进作家给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蘸酒()茶峒()鹳河()好事()戍军()擂鼓()呐喊()泅
4、水()zhàndònɡɡuànhàoshùléinàɡiú莫不()伶俐()不拘()好事()人等()方能完事()呐喊()泅水()500响鞭炮()缓促()解释词语没有一个不灵活不论热心做事众人,许多才大声喊叫助威游水,游泳响: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缓急,慢和快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分别用三字短语“动词+名词”概括)2.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划出相关的语句)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时间顺序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的动词运用,写出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有特征的
5、动作,表现了赛舟场面的热烈。赛龙舟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去。带头的在船头上,头上着红布包头,手上两支小令旗,左右,指挥船只的进退。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赛龙舟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鼓很单纯的起来,为划桨水手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
6、,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具体的描绘和形象的刻画。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周围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对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实写:对客观事物如实加以描摹,作正面的、直接的描述。虚写:对实际情况进行侧面烘托、合理夸张,或对景象进行想像和描绘。齐读,体味如果你参加赛龙舟的比赛,你觉得怎样才能胜利?追鸭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追鸭子的人
7、员是谁?鸭子的打扮是什么?独具特色追鸭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一下追鸭的场面。内容总结: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风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端午日沈从文画王字略写赛龙舟详写捉鸭子略写淳朴的民风 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Thankyo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