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doc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doc

ID:51000826

大小:9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7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doc_第1页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doc_第2页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doc_第3页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doc_第4页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  2.使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解答。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2.找准单位“1”;根据问题需要的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

2、复习铺垫  1.说图意填空。(投影)    问:谁是单位“1”?  2.说图意回答问题。(投影)    问:①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准备题:      提问:①谁是单位“1”?    ③要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什么?    少。)  ④根据什么用乘法计算?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如果把问改成“还剩多少吨”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课题板书前加上“稍复杂的”。)(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读题

3、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问:问题变了,现在“?”应画在哪?(在线段图中把“?”号移动。)  (2)分析数量关系。(同桌互相说。)  提问:单位“1”变了吗?单位“1”是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线段图,再根据刚才复习的有关知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试着做一做。    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老师一边把图补充完整。    =2500-1500  =1000(吨)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用去多少吨,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吨。  师追问:求用去多少吨你是怎么想的?    

4、答:还剩1000吨。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欲求剩下多少吨,就要先求    (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种解法都是经过两步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用去了多少吨,再用总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得到的就是剩下多少吨。  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剩下的占总吨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是多少吨。  (4)练习“做一做”(1):    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做完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投影订正。)  2.学习例5。    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1)读题找出条件

5、、问题。  (2)师生合作画出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说画图过程)  问:①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列式解答。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小组讨论如何解答,并考虑可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列式)    答:六月份捕鱼3000吨。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要想求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就得先求出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鱼多少吨。  师再追问:怎样求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的吨数?    捕的吨数。    答:六月份捕鱼3000吨。  师追问:怎么

6、想的?  生:把五月份的吨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六月份捕的相当于五月份捕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出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师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解法都利用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已知数的几分之几。区别:解题思路不同。)  (4)练习“做一做”(2)。    答。  (三)巩固练习  1.补充问题并列式解答。(复合投影片)    ________?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包?列式是[   ]    [   ]  A.乙队修了多少米?B.乙队比甲队多修多少米? 

7、 C.甲队比乙队多修多少米?D.乙队比甲队少修多少米?  (3)根据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已知一袋大米重40千克。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复杂在哪?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复杂在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没有直接给出,解题关键必须先把这个条件求出来。)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纵观本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试想如果教师走进教室先来一顿严厉地批评,再苦口婆心地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还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8、吗?他们还能不怕数学吗?反思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注重学生的感受,想学生所想,把设计教案改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切合学生实际,挖掘合适的学习素材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做到将每地、每班、每生的实际情况编为书本的例题。尽管书上的分数应用题大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毕竟是假设性、想象性的,和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作为一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