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可能性》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教是为了不教”──《可能性》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ID:50990775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教是为了不教”──《可能性》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1页
“教是为了不教”──《可能性》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2页
“教是为了不教”──《可能性》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3页
“教是为了不教”──《可能性》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4页
“教是为了不教”──《可能性》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是为了不教”──《可能性》教学实践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是为了不教”──《可能性》教学实践与反思资阳市安岳县北坝小学谢俊叶圣陶先生是20世纪我国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早在1978年3月,叶老就首次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著名论断。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吗?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假如能够自

2、主探索、自主学习,岂不是达到了先生“用不着教”的期望了吗?怎样“教”才能达到用不着“教”呢?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二教时《可能性》时,我以叶老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精心设计了摸球、装球、抛硬币、转转盘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学生能动地凭借“自力”对所学东西进行探索、消化、实践、建构,从而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身的东西”。享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片段一】:摸一摸 记一记师:出示一个布袋(不透明),假如这个口

3、袋里装了一些红球和黄球,老师闭上眼睛随便摸一个,你们以为有可能摸到什么球?生:有可能摸到红球。生:也有可能摸到黄球。师:那你们想不想摸摸看?生:想。(学生热情高涨,很想马上试一试。)(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向学生分发准备好的袋子,每组袋子里球是不一样的,有的是4个红球,有的是4个黄球,有的是3红1黄,还有的是3黄一红,学生开始摸球游戏,并汇报统计结果。)【反思】叶圣陶说:“欲望是人生活动的原动力。……儿童的活动逾越常规,就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的欲望的趋向,作为教育的入手方法,使他们如愿以偿,才是教育者最应当尽力的事务”。小学生

4、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求,大多数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片段一”让学生从口袋里摸球,每人多摸几次,每次摸球后随即把结果记录下来。交流的时候,由于各小组汇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就产生疑问:怎么有的小组摸到的全都是红球;有的小组一会儿摸到红球,一会儿摸到黄球;而有的小组一个红球也没摸到?这种疑问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那就是急于想知道自己小组的口袋里到底装了哪种颜色的球。正是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下面的探究活动,才显得更具主动性和思考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要有意义,有价值,必须让主体资源自发才成。”叶老也是这

5、么告诉我们的。二、相机诱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片段二】:说一说装一装师:在什么情况下,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生1:放一些红球和绿球。生2:全部放黄球。生3:只要不放绿球都可以。师:如果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又该怎样放呢?生1:放一些绿球和红球。生2:放3种球:绿球、红球和黄球。师:袋子里放哪些球的时候,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生1:全部放绿球。生2:放5个绿球,再放一个红球。生3: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口袋里放了一个红球的话,还是有可能摸到红球的。师:(问生2)你觉得他讲得有道理吗?(生2沉默,若有所思的样子)那我们就按照你的想法把球装进去,再摸一摸,好吗?生2:好的

6、。(生2上台,闭上眼睛摸球,终于体会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反思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引导他们自我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也这样说:“安排好适宜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活动,他们忽略了什么的时候,给他们提醒一下,他们弄错了什么的时候,给他们纠正一下,他们遗漏了什么的时候,给他们补充一下……”“片段二”的活动中,我让学生试着判断“要达到预期结果,每次口袋里该放什么球?”然后组织小组合作,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各自的想法,明白结论和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7、。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形式的思维必然要遇到各种问题。在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展示出来,如在交流第三种情况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全部放绿球,但是有两位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放很多绿球,放一个红球。这时,我马上按照那两位同学的想法在口袋里放了五个绿球和一个红球,并让那两位同学亲自摸一摸。事实胜于辩,最终那两位同学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实际操作,他们亲身体验到了要做到“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一定要在口袋里全部放上绿球。这种数学思想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通过亲身探究自己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