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调护的中医观.doc

乳癌调护的中医观.doc

ID:50919764

大小:52.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6

乳癌调护的中医观.doc_第1页
乳癌调护的中医观.doc_第2页
乳癌调护的中医观.doc_第3页
乳癌调护的中医观.doc_第4页
乳癌调护的中医观.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癌调护的中医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癌調護的中醫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婦科主任曹榮穎前言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就全世界而言,婦女乳癌新患者一年平均約有120萬人,而每年約有50萬人死因與乳癌有關。乳癌發病率以西方國家最高,為西方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且高居十大死因之首,東歐及南歐國家次之,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國則較低;但並不表示身處台灣的婦女就可以不去注意它,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民國91年台灣婦女死於惡性腫瘤的數目為12,322位,而因乳癌致死的就有1,203位,將近十分之一。乳房的構造乳房是由乳頭、乳腺葉、輸乳管及周圍的脂肪組織、血管、淋巴管與

2、覆蓋它們的皮膚所組成。每個乳房有15-20個乳腺葉,每個乳腺葉各有一個輸乳管通往乳頭,這些乳腺葉會受卵巢週期性分泌的荷爾蒙濃度高低而膨脹或縮小,進而影響乳房的體積;例如生理期前,乳房會較有滿脹感,而生理期過後或停經後則會消退或萎縮。基本上,乳房的構造及其功能如下所示:(一)乳腺葉-製造乳汁。(二)輸乳管-運送乳汁。(三)脂肪組織-圍繞在乳腺葉、輸乳管、血管和淋巴管四週。(四)血管-運送血液。(五)淋巴管-運送淋巴液。何謂乳癌乳癌是由乳房的乳腺細胞或是輸乳管細胞,在各種內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失去正常的特性而異常分化、增生,以致於超過自

3、我修復的限度而發生癌變的疾病。這些癌瘤細胞除了侵犯乳房,還可能轉移到遠處其他器官(如骨骼、肺、肝、腦等等),破壞器官功能,損害身體甚至危害生命。乳癌被發現時常見的主訴是摸到硬塊且硬塊通常不會痛,最常發於乳房外上方,但乳頭和其他部位亦可能發生。乳癌的症狀乳癌早期大多是無症狀的,且不會伴隨有疼痛現象,但隨著癌細胞的生長,身體可能發生如下變化:(一)於乳房上、乳房周圍或腋下發現有無痛性的腫塊。(二)乳房大小、形狀等外觀發生改變,例如:乳頭凹陷或乳房周圍皮膚的異常凹陷或凸出等。(三)乳頭有異常的分泌物。(四)乳房、乳暈或乳頭的顏色發生變化,

4、且皮膚有橘皮樣變化,甚至有濕疹,紅腫或潰爛現象。自我檢查大多數的乳癌都是病人自己觸摸到硬塊而發現的,但摸到的硬塊,不一定就是癌腫,必須經過病理切片證實才能確立診斷。因此婦女應於月經結束後一星期左右,自我檢查乳房,當發現上述任何症狀,又無法判斷是否為乳癌時,便應立即就醫求診。而若“乳癌高危險群”的婦女,更宜定期接受醫生檢查,必要時須安排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癌的中醫相關病名傳統中醫與乳癌有關之記載,最早始於隋代醫家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其指出:“石癰者,乳中結聚成核,微強不甚大,硬若石狀”;依其描述

5、之特微,石癰即是現今所謂之乳癌。而中醫學所謂“乳痞”、“乳岩”與“石榴翻花發”等病名亦與乳癌相類似。中醫看乳癌的形成原因從歷代的中醫文獻中,乳癌之成因複雜,常為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傳統中醫將之大分為內因、外因與體質因素。(一)內因(精神因素):《外科正宗》曰:“乳岩由於憂思鬱結,所願不遂,肝脾氣逆,以致經絡阻塞,結積成核。”認為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精神方面的過度反應,會導致氣血運行失常,臟腑功能失調。尤其平時工作壓力大,容易生氣、緊張、多愁善感,也常為引起乳癌成形之因素。(二)外因(外邪因素):《黃帝內經》曰

6、:“四時八風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也。”明確指出身體外各種毒邪或刺激為致癌的因素,例如月經期或生產後,受病菌感染,或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刺激性食物等。(三)體質因素:《諸病源候論》曰:“積聚者,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受於風邪,搏於臟腑之氣所為也。”人體若健康,氣血陰陽平和,則免疫功能良好,即使有致癌因素,也不容易發生腫瘤;反之,若身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失常,則為誘發腫瘤之重要條件;此一觀點與西醫學關於人體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導致腫瘤發生的理論不謀而合。因此,根據中醫理論,乳癌的發生是由於身體虛弱,功能失常,導致新陳代謝廢物貯留,或因感染

7、與發炎反應,形成氣血運行障礙,經久累積而成,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中醫治療原則臨床治療上中醫以“扶正”與“袪邪”相結合為主要原則,前者指“增強身體自我修復調節的機能”,後者指“身體消滅癌細胞的能力或機制”。初期宜袪邪為主、扶正為輔,中期則扶正與袪邪兼顧,末期則以扶正為主、袪邪為輔。亦即由調整人體之陰陽氣血,增強其修復功能與抗病機制著手,以減輕手術、放療、化療之副作用並減少復發和轉移,從而提高患者之存活率與生活品質。乳癌的中醫治療目前在台灣,乳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化學藥物治療與放射治療為主,而中醫藥療法則多為輔助的角色,且以改善

8、或減少上述療法的副作用而提高生活品質或降低癌瘤之復發與轉移機會而提高存活率為主要目的。(一)減輕手術、放射、化學療法的副作用,進而提高生活品質目前除少數較晚期或已有遠距轉移的乳癌患者外,多以手術切除癌瘤部份後,再依其惡性細胞分化之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