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88859
大小:45.4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4
《《大自然的语言》课案八上语文学案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马曲学校__八___年级语文学科课案_____班_____小组姓名_____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新授课执笔人:王利平一、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二、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2、,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三、自主学习指导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查资料,了解作者。3收集几则包含的物候知识的农谚。四、导入课题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今天我们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呢?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吧!五、自学检测与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簌簌( ) 匿迹( ) 农谚( ) 翩然( ) ⑵ yùn( )育 méng(
3、 )发 róng( )化 海táng()2、、解释词语:①翩然:②孕育:③销声匿迹:④载途:3、了解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________、等。六、拓展与探究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
4、义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文章首先介绍,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接着说明,最后说明。(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七、课堂反馈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植物孕(yùn)育果实的时期。 B.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ní)迹。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yà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D.两地纬(wěi)度相差无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子翩然(动作轻浮不定)归来。 B.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此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
5、形迹)。 C.在地球上热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D.准备迎接风雪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3.选词填空 (1)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A.发育B.培育C.酝酿D.孕育)果实的时期。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得多。4、用“大自然的语言”做标题,其作用是 ,它含蓄地说明
6、 。 八、 课堂小结常言道:鸟有鸟语,人有人言,本节课我们了解大自然也有它独特的语言,其实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同学们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吧!九、 分层次作业1、收集几则包含的物候知识的农谚。2、基训一、二、三。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有关物候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 二、自学检测与展示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1
7、.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三、拓展与探究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
8、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 四、拓展延伸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五、课堂反馈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