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53657
大小:9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8
《六下 《夜晚的实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教学案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执教0626理论支持传统的第一课时往往就是“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分分段落、抄抄词语”,学生兴味索然,学得被动,效果自然不佳。为了改变这一单调传统的做法,我结合本课“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潜心研究”这一主题,打破常规,在细节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导入、初读、练习、概括”等环节,创设与文本环境和谐统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新鲜、新奇,激发学习、创新的欲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精神品质的感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蝙”“蝠”“碍”的字形、字音,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
2、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试验、潜心研究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设计内容教学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大胆质疑1.同学们有没有觉得今天的语文课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吗?不错,你们真善于观察。(学语文就要会看、会问)谁再来猜猜,我们今天可能要学习什么课文?你是怎么猜的?(很好,会猜,而且猜得有根有据。)同学们,只要我们会看、会听、会问、会猜、会想,就一定能有所发现。下面就让我们满怀自信、精神抖擞地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2.现在请
3、你们再大胆猜一猜,读了课题,你能猜出课文可能会写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大胆猜测。生齐读课题。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问难。课始的师生谈话,意在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渗透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同时营造与课文主题相适应的学习氛围。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过渡:猜得对不对呢?怎么来验证?(读课文)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1.互读课文。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另一个听。读的同学声音要响亮,要读正确、通顺。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注意对方有没有读错的字词,有没有读不通顺的句子,如果有,及时提醒对方,然后交换读。
4、2.检查自学情况: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一些生字词,相信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朗读,大家一定能读得非常好!(1)检查词语。学生互读课文,一个读,另一个听,边听边提醒对方,然后交换。互读课文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提高阅读效率。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下列三组词语。A、蝙蝠障碍物蒙上薄膜B、自由自在轻盈敏捷轻巧自如东碰西撞敏锐C、好奇奇怪猜想A、指名读,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薄”是多音字,什么时候读“báo”?什么时候读“bó”?你能分别给它们组词吗?指导书写:这里有三个生字,怎么记住它们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右结构
5、,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B、指名读,说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师:猜得很对,大多是描写蝙蝠飞行时的这样子,我们怎样读好它们?区别“敏捷”和“敏锐”:敏捷和敏锐有什么不同,谁知道?(敏捷是指行动很快,反映很快,很灵敏的意思。敏锐是指反应灵敏,目光尖锐。)出示练习: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敏捷敏锐()的目光()的动作听觉()反应()C、指名读: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三个词放在一组吗?你猜猜?过渡:词语会读了,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你们能不能读得正确通顺?(2)检查课文。我们换一种方法,你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段来读,也可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还可以挑战最有难度的一段来读。学生读词语。学生自由发言,口
6、头组词。学生交流后描红。学生读词语后回答:都是写蝙蝠的。学生感情朗读。学生交流“敏捷”和“敏锐”的区别。学生口头填空。学生读词语后回答:都是写斯帕拉捷的心理活动。指名读,学生互评,相机提问词语的意思,并说出读了这段知道了什么。这三组词串的教学,第一组重在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第二组侧重让学生了解蝙蝠的飞行状态,便于学生把握实验的大体经过;第三组让学生去体验斯帕拉捷的心理状态,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不断地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功。当堂练习,及时巩固反馈。让学生自己选择相应的段落读课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就有了读书的欲望,为读好课文打下了情感基础。1.题目是《夜晚的实验》,你觉得课文的哪
7、一部分具体写了实验的经过?(2—6自然段)由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7—9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我们读书,要善于把书读薄。今天我们概括自然段的内容也换一种新的方式——标点符号。第一段如果用一个标点来概括,你们认为是什么?告诉大家为什么?第二段呢?老师觉得也可以用一个标点来概括,用什么标点?(感叹号)为什么?第三段呢?(省略号)为什么?2.了解实验的经过。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让学生用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