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doc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doc

ID:50584670

大小:5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1页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湖北枣阳师苑高屮易余斌441200)高屮物理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大纲教材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不仅耍求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屮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处理好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以下是我在“重心位置的确定”一节教学屮所作的一次尝试重心位置的确定这节知识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作了大胆改进,采用“导学一讨论”模式,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口学(主要是自己阅读物理课本,操作实验等)相互讨论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程

2、序如下:设疑激趣—指导自学一-讨论答辩一-启发释疑一-归纳小结。(-)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上课时,我没有急于上课,而是拿出一个长方形薄板询问学生这个薄板是不是均匀的,原先只准备听讲的学生顿时开动脑筋,在下面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是均匀的,也有的说是不均匀的,但谁也说不出所以然。此吋我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告诉他们,学完这节后再请你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來了,学生想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因而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再让他们H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个环节(二)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知识引导学牛阅读课本关于重心的内容,围绕重心

3、的物理意义和重心位置的确定展开自学,明确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集屮点,物体重心位置与物体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在几何重心。-•般物体的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即重心位置在两条悬挂线的延长线的交点(三)讨论答辩,启发释疑阅读教材后,再拿出那张薄板,请两个学生用两种方法来确定薄板的重心,结果在同一个薄板出现两个重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物体的重心只有一个,哪一个更接近真实位置呢?有的学生顿时感到困惑,我半时没有说出答案,而是就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实验操作屮出现的误差,有的说是物体不均匀造成的,不同观点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

4、的,纷纷再次阅读教材,希望从课本屮找到根据,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明白了用几何法测重心并不是对所有的物体都适合,只是对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而悬挂法不管物体质量是否均匀分布,形状是否规则都适合,因此,用悬挂法测出的位置更接近真实位置。一•个理想的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用这两种方法测出的重心位置应该是重合的,两个重心位置不重合说明该薄板不是一个均匀的物体。(四)归纳小结出一般规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薄板问题解决后,这吋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阶段,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何判断一•个普通的有规则形状薄板是否为均匀物体,就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由于有上面的他识和经验作铺垫,很快归纳出判断薄板是

5、否为均匀物体的条件:如果一个薄板用儿何方法和悬挂法测出的重心是重合的,该物休就是一个均匀物休,这仅仅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还要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屮是不是存在绝对均匀的物体,使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屮物体都不是绝对均匀的,进血得出判断i个现实世界屮的有规则形状薄板是否均匀的条件:只要用两种方法测出的重心位置比较接近,我们就可把它当成-个均匀物体最后布置一个任务,要求每个学生找一下身边的薄板是否均匀通过经上学习和探索,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由书本回到了现实生活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屮实现了能力的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