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字溯源及其文化内涵.ppt

和字溯源及其文化内涵.ppt

ID:50571260

大小:1.9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11

和字溯源及其文化内涵.ppt_第1页
和字溯源及其文化内涵.ppt_第2页
和字溯源及其文化内涵.ppt_第3页
和字溯源及其文化内涵.ppt_第4页
和字溯源及其文化内涵.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字溯源及其文化内涵.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和韵——浅谈“和”字主讲人:一,形韵二,音韵三,意韵(一)“和”字的演变咊龢和《说文解字》(二)“和”字起源假设起源于声音龠(yuè)“竹之乐器,三孔,以和众声也”禾从“禾”多与农作物有关《尔雅·释乐》对“和”有这样的解释:“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又有标注为:“和,十三簧。”《说文》中的解释为:“龢,调也(即音乐的和谐)。”可见,和字可能最初是一种乐器名或是乐器演奏中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另外,在《诗经小雅蓼萧》中有:“和鸾雝(yong)雝,万福攸同。”“和鸾”即铃铛,挂于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也可见“和”是与声音有关的。起源于酒器(水器)《说文》中有

2、另一个与“和”同音的字“盉”,并有解释为“盉,调味也”。盉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的用于调节酒味浓淡的酒器,但同时也有考古资料显示盉常与盘配合使用,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盉应为水器。“盉”字作动词时意思为“调味”,这一用法中的“盉”字后来被“和”字代替,如调和(调盉),但是,作“酒器”意思的“盉”字仍然没有变。段玉裁在《说文》中做的注解是:“调声曰龢,调味曰盉。”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为了简便,“龢”与“盉”逐渐成为一个字——“和”,故调和五味、五音者皆为“和”。《康熙字典》(一)“和”的常见读音1hé如:和谐、和平、和蔼2huó如:和面、和泥3hè如:曲高和寡、和诗4hú如

3、:和了(麻将用语)5huò如:和药、和弄、和稀泥6huo如:暖和、软和、掺和(二)“和”在地方话里面的读音在台湾地区国语中,“和”字作为连词使用时,在日常口语中读作hàn,但在正式读音中仍为hé。(源自老北京口语,不过在大陆已基本绝迹。)闽南语中读he或者ho(都是第二声)。由于闽南话分布的范围是中国所有方言里面最广和地域性最跳跃的,所以各地读法有偏差,但偏差不大。(一)“和”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1,hé音(1)(形)平稳;和缓:温和、柔和(2)(形)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兄弟不和(3)(名)数字之间相加的结果,也叫和数(4)(名)指日本:和服、大和民族(5)(名)姓(6)

4、(动)不分胜负:和棋、和局(7)(动)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8)(动)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9)(连)表示联合;跟;与;同:我和你都是中国人。(10)(介)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柜台和我一样高。2,hè音(1)(动)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和诗、奉和一首3,huó音(动)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弹性:和面、和泥4,huò音(1)(动)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和稀泥、和弄注意“和泥”和“和稀泥”的区别!(2)(量)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二和药、衣裳已经洗了三和。5,

5、hú音(动)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我的牌和了。6,huo音无字义,仅为衬字,在字典中不作一读音,用于词语“暖和”、“软和”、“掺和”等。(二)“和”字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关于“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书·尧典》中说“协和万邦”,《易·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就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已成为全民族的共同意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1,物质生活方面的“和”和的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张贤亮)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2,

6、精神层面的“和”(1)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不过分宣泄自己的情感就称为“中”,演奏中沉稳缓和的音调称为和音,“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大道,只有做到“中和”,天下才能太平,万物才能传承。(2)天人合一天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主宰一切的、伟大无边的力量,人必须小心翼翼地适应其周而复始的运化规律,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知和曰常(也作“精和曰常”)——老子形韵“和”字的演变“和”字起源假设音韵“和”的常见读音“和”在地方话里面的读音意韵“和”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按读

7、音分)“和”字的文化内涵小中和天人合一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