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附子在血證治療中的配伍應用.doc

探析附子在血證治療中的配伍應用.doc

ID:50521596

大小:6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0

探析附子在血證治療中的配伍應用.doc_第1页
探析附子在血證治療中的配伍應用.doc_第2页
探析附子在血證治療中的配伍應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析附子在血證治療中的配伍應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附子在血證治療中的配伍應用劉茜1,李磊2(I•海南醫學院,2.江蘇丹陽市人民醫院)【摘要】附子因其性辛、甘、大熱,易於動血耗陰,故而在血證治療中有「出血忌桂附」之說,然而因附子具有溫陽散寒、收納潛陽、升舉陽氣的功能,所以在血證治療,特別是在出血熱緩時,附子仍是臨床治療血證的常用藥物。【關鍵詞】附子血證配伍應用DiscussionandanalysisthecompatibleapplicationofmonkshoodinthetreatmentofbleedingdiseasesLiuQian1,lilei2(1.HainanMedicalcollege571101,Hainan,Ch

2、ian2.danyangpeople'shospital212300,jiangshu,China)Abstract:Thepropertyofmonkshoodispungent,sweetandhot.AndthemonkshoodislikelytocausebleedingandtolossYin-fluid・SoitissaidthatcinnamonandmonkshoodcarTtbeusedinthetreatmentofbleedingdiseaseswhileit'sbleeding・ButMonkshoodhastheeffectofwarmingYangtodispe

3、lcold,checkingexuberanceofyangandinvigorationgyangqi,Soitisstillcommonlyusedintreatingbleedingdiseasesspeciallywhenbleedingisslow・Keywords:monkshood;bleedingdiseases;compatibleapplicationofdrugs附子⑴為毛養科多生草本植物烏頭的旁生塊根,其記載始見於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謂之:「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癥堅積聚,血痕,寒濕,痿蹩拘攣,腳痛不能步行。」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張景岳將附

4、子與人參、熟地、大黃列為藥中之四維,其認為:「人參,熟地者治國之良相也,附子,大黃者亂世之良將也。」因為血有遇寒則凝、得溫則行的特殊性,所以對於血證的治療,需要考慮到溫燥之藥易於耗陰動血的弊端,故而昔有「出血忌桂附」之說。然而此說法並非絕對,如在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治療虛寒性便血的黃土湯,其用藥組成中配伍了炮附子。史氏等⑵對歷代本草中附子的應用進行總結,附子共應用於206症,其中血證15個,佔7%。我曾整理《中醫方劑大辭典》中51首溫中止血方,其中附子的使用頻次為次。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以擅長用辛涼,甘寒等藥著稱,但在血證案中卻見其使用附子,例如在便血案治療時見其用大劑量附子,並提出「血多則

5、多服;血少則少服,血來湧者,附子加至七八錢,且以血止為度」。「傷食吐血,獨與灶中黃土每日一斛,分二次煎服,將盡半月而愈,戒其夜食,永遠不發。」由此可見,附子並非是血證治療中的禁藥。血證中配伍使用附子的意義我認為有以下幾條。1.溫陽散寒如治療虛寒性便血的黃土湯方,針對方「虛」「寒」之證,在治療上則當「溫」、當「補」。溫則是根據「寒者溫之」的理論依據,使用溫性的藥物以治之。從藥性來看,附子性熱,白朮性溫,均有溫中祛寒之效,去散經絡之寒,尤其是附子能除臟腑之陳寒、三陰厥逆。據《醫學啟源》所載:「去臟腑沉寒,補助陽氣不足,溫熱脾胃」。2、收納潛陽鄭欽安認為引起血證的原因多數在於氣過衰,不能統血。按其

6、經驗:「失血之人正氣實者少也,正氣一衰,陰邪上逆,十居八九,邪火所致十僅一二。」所以當患者表現為鼻毗、吐血、齒翎、便血等伴見二便自利,唇舌淡白,精神萎糜,聲音低微。治療時可用附子起到扶陽收納之效[3】。3.升舉陽氣元氣下陷作為病因,會因氣不攝血而出現下竅岀血;出血日久氣虛虧虛患者往往伴有虛而下陷的症狀,如氣短肛墜,從而出血經久不止。黃土湯方中附子的另一層作用是舉陽氣於即陷。如《藥性賦》言「其性浮而不沉」,《主治秘要》中言附子之用有三:「去臟腑沉寒一也,補陽氣不足二也,溫暖脾腎三也」。故而使用附子可振陽,升舉清陽,既治陽氣下陷之本,又防出血後繼發陽氣下陷之標。從性味上來看,附子性辛、甘、大熱,

7、所以雖可見附子在血證中的臨床應用,卻也見「岀血忌桂附」之說,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者血證的病因,古代醫家偏從火熱之說為多見,如李東垣認為「諸見血皆責於熱」。宋代嚴用和在《濟生方》中謂:「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熱之所發」。若從此病因之說,則溫熱藥不易使用。二者溫燥藥本身亦可動血耗陰,如若用之不當,反易為害。因其溫燥之性,有些醫家甚則棄用附子,或妞易附子,女口現代名醫李今庸、潘澄廉、馬光亞等在臨床運用時均將附子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