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00564
大小:26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3-09
《陈霜三四单元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仁怀市城南小学语文“三问一融”教学设计课题寓言两则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备课教师陈霜执教教师执教时间教学准备PPT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则寓言,并了解寓言的大概意思。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重点)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难点)教学活动你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自主学习问题预设教学手段一、朗读我能行(要求:吐字清、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读流利)我能大声朗读寓言,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二、字词大闯
2、关1.我能在文中划出了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辨清笔画、结构、部首、扩词。2.我还能把本课带生字的新词工整地抄写下来:★我想提醒同学们易读错字是:★我想提醒同学们易写错字是:合作探究3.我能找出本课多音字、反义词、近义词。(在书上作批注或写在笔记本上)4.我能理解课文中重点的词语,并把意思写在书上。【学法导航】理解词语的方法:①联系上下文②联系生活实际③查工具书理解三、课文我了解我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这两则寓言的大概意思。【学法导航】请同学们先把寓言读流利,想想什么时候,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展示交流
3、《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中的养羊人第一次和第二次丢羊后态度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懂得什么道理?【学法导航】①默读这两则寓言,抓住文中重要句子。还想知道什么拓展延伸读了课文,我的疑惑是有感情的读,并背诵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仁怀市城南小学语文“三问一融”教学设计课题寓言两则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陈霜执教教师执教时间教学准备PPT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辕”“辙”的意思。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寓意。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重难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领会寓意
4、。教学活动你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自主学习问题预设教学手段1.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初读感知1.借助拼音读生字、新词,并将课文读通顺。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生字。3.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并读一读pánchányìngyào()()2、我会读:南辕北辙提醒把式盘缠硬要合作探究1.细读坐车人和朋友的对话,思考他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为什么还
5、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2.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从“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马快、钱多、车夫好,他不知道这些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点拨: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展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汇报交流1、理解下列词语。南辕北辙: 好把式: 盘缠: 2、南辕北辙告诉我们 。还想知道什么拓展延伸展示搜集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后
6、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小结:这篇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板书设计南辕北辙北▲方向弄错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南▼(楚国)教后反思仁怀市城南小学语文“三问一融”教学设计课题惊弓之鸟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备课教师陈霜执教教师执教时间教学准备PPT及搜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
7、、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重难点1、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2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教自主问题预设教学手段学活动你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学习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
8、式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哦!)(温馨提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加油哦!)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更羸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本事大吃一惊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裂开我会认真写一写:容易写错的字是:容易读错的词语是:这篇课文是一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射箭能手叫(),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只拉了一下(),就把大雁“射”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的大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