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第一课时教案.doc

《推敲》第一课时教案.doc

ID:50489741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推敲》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1页
《推敲》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2页
《推敲》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3页
《推敲》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推敲》第一课时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会中心小学语文备课教案五年级上册课题9.推敲主备胡克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难点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课前准备根据课文内容制作成的ppt课件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二次修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

2、“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个字念——推——请同学们做一做推的动作。Ppt1再看,这是一个生字,看看拼音,知道它念什么吗?一起把这个字念两遍——敲——也来做一做敲的动作。Ppt2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吗?那么,“推”和“敲”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ppt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由来的典故。所谓的典故,就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到底有着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其实,我们只要读读文章,就知道了。下

3、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放声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要注意读好文中的一些长句子。二、通读全文这是本课的生字,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已经与它们见过面了,我们再来借助拼音读一读。出示:ppt4你们觉得这些生字在读音方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的是“尚”的读音,这里是第四声,知道它在文中组的是什么词吗?在这个词中,它读轻声,注意不要读错。出示: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些生字的字形,先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怎样写才能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妥”和“貌”这两个字,先看“妥”字,它的上面是撇、点、点、撇,来看看它的写法

4、;(师示范)再看“貌”字,它的左边的前几笔也是撇、点、点、撇,这第四笔撇要长一些。也来看看它的写法。(师示范)请同学们书空。出示:ppt5这是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要注意读准它们的字音。这篇课文中有好几个长句子,请大家来读读这几个句子,注意读好这些长句子的停顿。出示: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Ppt6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读好这几个长句子,我们再来读读课后第3题的8

5、个词语。Ppt7出示:请你们在文中把这些词语勾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皎”: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右边部分可以和别的偏旁一起组成什么字?一般和洁连在一起,意思是“洁白”,一般形容月光,说——月光皎洁;“妥帖”是什么意思——也写作“妥贴”,恰当、十分合适;“簇拥”——很多人仅仅围绕着或护卫着,就像花瓣围绕着花蕊一样。造句:大家簇拥着要喜钱。浪花般的记着簇拥着歌星走出影剧院;“斟酌”反复考虑;“莽撞”:鲁莽,指言语、行为粗率而不审慎。“推敲”——做文章、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避让”——你来演一演什么时避让)请你们用笔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全文共

6、9个自然段,现在请9位同学来读书,每人读一段,随便你读哪个自然段。不过,读的时候,你要先告诉大家,读的是哪个自然段。谁先来呢?怎么样,课文读得不错吧。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了吗?别急着说,先静下心来想一想,想清楚了再来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距今天有一千多年了。我们知道,唐朝是诗歌最旺盛的时期,出了好多诗人,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呢?会背一些他们写的诗吗?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杜甫那么有名气,但他也是唐朝一位很出色的诗人,也写了不少很有名的诗。我们在第一单元中就学习了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说到贾岛,我们先来读读下面的一段资料。出示:ppt8从这段资料中

7、,我们看出贾岛是一位创作态度非常认真的诗人。《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就能充分地说明这一点。《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是这样的:ppt9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自己把这首诗读读,并联系文章来说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三、精读理解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能够从唐朝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这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给人启迪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看看文章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引起了你的思考和回味?你可以把有关的语

8、句勾画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