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ppt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ppt

ID:50481351

大小:29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09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ppt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ppt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ppt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ppt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吴建松2014年10月23日·清镇市·一、专家眼中的一堂好课1.巢宗祺:这节课本身有意义;这节课有效、真实;师生情绪饱满;师生才智得以充分体现。2.叶澜:“五实”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常态下);真实(有待完善)。3.余文森:“五有”有思想(见解);有智慧(灵气);有激情(真情);有个性(风格);有文化(品味)。教得有效;学得轻松;考得满意一堂课的有效性反映在:达到目标——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性目标。保持兴趣

2、——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能持续的保持兴趣和主动的参与意识。优化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合作精神等方面呈不断优化趋势。自主发展——学生能摆脱单调、机械、重复、繁琐的作业训练,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1)学生的认知起点(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分析写出学生学习本课时前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能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学习任务分析写出学生已有的起点能力(认知水平)转化为终点能力(新知)所需要的学习条件及其关系。(3)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内容和要

3、求达到的水平,明确地写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其行为动词应该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写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还应包括“过程与方法”。重点:贯穿全局,带动全局,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和纽带作用;对后续所学知识具有重大影响,它由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难点:多数人难以接受的新知识、新方法。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该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该知识包含了多个知

4、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形象。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5)教与学的方式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写出本课时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和学习倾向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6)教学过程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倾听”、“思考”、“交流”、“评价”贯串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5、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①教学步骤:根据教学过程结合教学内容呈现的先后次序,写出教学的步骤,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②教师活动:对每一个教学步骤写出教师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即“教师怎么做,做什么。”③学生活动:对每一个教学步骤写出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交流、讨论(互动)等,即“学生做什么,怎么做”。④教学媒体和资源:说明在哪些教学步骤需要使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和资源的种类、使用的要求。即“使用什么教学媒体和资源,怎样使用”。⑤教学方式

6、: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7)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写出自己的体会、经验、教训、认识以及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成功之处(设计、方法、引入、提问、……)不足之处(预设与生成、方法与措施、……)教学机智(克制、理解、尊重、自信、……)学生创新(独特见解、独创思路、意料之外、……)再教设计(低结构、非线性、……)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三、学会“提问”与“倾听”提问——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使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向学生。课堂提问是一种基本的

7、课堂教学活动,提问设计得好,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有质量的提问有质量的问题有质量的评价评价应兼顾:到位的——教师如何肯定不到位的——教师如何指出1.提问的目的:引起兴趣吸引注意力诊断和检查回忆具体知识和信息课堂管理激发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重新导向让学生表露情感2.提问的注意事项不要提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要准备接受正确的然而是异常的答案,特别是提出开放性问题时。事先应想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明白问题所要求的行为复杂性的程度。不要在还没有作出探寻之前就自己给自己的

8、问题作出回答,不要阻止学生把答案说完,就算是错误的回答。应该以部分正确或错误的回答为基础,激发进一步澄清、启发新的信息,或对回答进行重新导向。不要使用问题来作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方式。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求异思维。谁还有更简便的方法?—联想、发散、创造。你自己认为哪里正确?哪里有问题?—自我调节、自我纠正。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对比(类比)与联系。如果要这样的话?应该怎样修改?—假设想象。谁能总结这类题的解法?—抽象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