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意图的实现.doc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意图的实现.doc

ID:50336386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意图的实现.doc_第1页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意图的实现.doc_第2页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意图的实现.doc_第3页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意图的实现.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意图的实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意图的实现小学品徳与社会课程被界定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良好品徳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牛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理解这样的课程性质,实现其“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核心课程理念,是新课程推进的新阶段,尤其是新版课程标准发布之后,每一个品德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就此话题形成一些初步的想法,求教于同行。一、教学意图实现的基础当我们捧着《品德与社会》课本进入课堂,面对着学生想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时,我们的直接依据是什么?不是教材,而是一份教学设计。因此,可以认为一份有效的教学

2、设计是教学意图实现坚实的、最直接基础。而教学设计的基础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正是对教师教法和学牛学法的精雕细刻。新课程背景下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从更宽泛的角度理解“以人为本”,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不仅包括“以生为本”,实际上也包括了“以师为本”。“以生为木”是指我们的教学必须依靠学生的实际,建立在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把握上面,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而“以师为本”则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口身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习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教得得心应手,教学意图的实现才成其为可能。从这一点上讲,“以人为

3、本”与对教法与学法的研究是呼应的。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是基于教学实践,指向教学艺术的策略性行为。在目前品徳与社会课堂上,诞生了诸如谈话式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活动导学式教学、自主发现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具体有哪种方法在课堂上实施并无固定的程式,关键要看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内容会预设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教学方法,也有时候教师会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即时决定采用某种教学方法。理论是灰色的,唯实践之树常青!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谈谈口身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二、教学意图实

4、现的实例分析实例一,在品徳与社会课程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其立足于教育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立足于培养儿童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分析教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类的教学内容其呈现方式往往是图文并茂,有时甚至图画多于文字。笔者认为,像这样一类的知识内容,应当在研究了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上的插图进行识读,用插图刺激学生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情境之中进行体验,以产生直接经验,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经验交流。在这样的情形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感觉接受直接刺激,从而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有可能生成

5、良好的对学习与生活的认知,这种认知内化后乂可以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詁质的人”的教学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教材图片不足,则必须通过补充图片的方式来实施有效的刺激。以江苏科技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从一滴水说起”知识的教学为例。上课之初,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张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从太空屮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呢?”有学生能够答出:“是因为地球的百分之七十都

6、被水覆盖了。”教师继续问:“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为什么还说我们是一个缺水的社会呢?”这时有学生会说:“因为海水不能吃。”在简单地解释了为什么海水不能直接饮用之后,本课进入主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Z—是“懂得节约用水,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图片刺激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体验:让学生分别充当剧烈运动后的运动员、高温作业下的建筑工人等,在设计的一个简单情景剧中感受没有饮用水的滋味;然后将学生分组,让他们罗列出身边浪费水的现象。通过两方而的对比及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就能感受到在生活屮不能浪费水,而应该节约水资源,教师

7、的教学意图也由此达成。三、教学总结与反思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形成,也关系到学生的幸福一生。笔者认为,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依据基本的教学目标并适当拓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意图,并努力将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笔者上述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浅显思考,事实上,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远不止上面例析的两点,更多半富的内容需耍我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发掘与研究。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责任编辑杨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