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ID:9596902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_第1页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_第2页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_第3页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_第4页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着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计的一些课程正在实验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于2002年5月正式颁布,品德与社会教材也于同年秋季开始进入实验区实验。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本文仅谈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建设过程中应该思

2、考的几个问题。  一、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教育要回归生活,就必须要重视生活的价值,其中特别要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是《品德与社会》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成为不可能。因此,教育惟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真实的教育。我们力求做到的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促进学生在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考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及其组织运作体制过程中,理解支撑我们生活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意义以及个人、群

3、体、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形成集体和社会一员的意识。  通过对各种生活环境的考察,理解个人和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理解生态环境与个人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用地理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表述社会现象。通过了解与自己生活相联系的往事和先人的业绩,理解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联系,尊重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并初步学会用历史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表述社会现象。通过亲身参与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社会生活的经验和认识,掌握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教材应充分反映现代社会中诸如环境、资源、人口、和平、发展、国际理解等方面的课题,引发学生对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4、 二、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  以儿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教材的指导思想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尊重儿童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教育本质意义的观点。但是尊重儿童决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接受教育的需要和接受引导的需要。因此,教材既要反映儿童的生活,更要积极地去引导儿童的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教材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因此,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影响的,其中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少儿时期由于认识、知识、经验

5、等方面的限制,对一些社会行为、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认识往往出现片面,模糊甚至错误的看法。教育者在引导儿童生活方面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儿童只有在教育的引导下才能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三、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面对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也总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割裂他们的联系或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不会实现完整生命的表现,学生的心理结构也很难得以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仅仅是知识接受、技能训练的过程,丧失了生命的意义,从而给学习造成缺憾。只有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

6、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才能真正赋予学习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的过程只有变为经受认知的挑战、获得理智上的满足和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精神的体验的过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也就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倡导探究性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每门课程都具有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功能,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品德与社会》课汇集了有关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知识,具体指导学生的社会技能训练、学生良

7、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及社会意识、社会情感等。其宗旨直接指向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促进儿童个体的社会化。培养受教育者具有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就是个体品德的社会化,把社会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就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  德育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有目的的或有选择的道德社会传递与个体道德体验相统一的过程。学生品德形成是在社会关系中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影响形成的,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就是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