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16404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一、教学目标设计:⒈认知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会应用判定定理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会综合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⒉能力目标:⑴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⑵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⑶在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⒊情感目标:⑴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
2、”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⑵通过探索式证明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⑶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例2的证明步骤较多,且要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活动策略】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
3、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方法。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法】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练习法:精心设计随堂变式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四、课前准备:⒈材料:每人准备两个全等三角形(非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板、直尺、三角尺等。⒉由老师、课代表根据学生不同特长每4人分成一个活动小组。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⒈【情境】:⑴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平行四边
4、形的定义和性质及判定1、2,现在来复习一下。⑵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1、2。学生回顾旧知,然后与同伴交流,请一生回答。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及判定1、2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旧知,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2.【动手操作】: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全等三角形,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先进行充分想象,然后拼摆平行四边形,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在拼摆各种图形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⒊【探究】:同学们能用文字叙述刚才得出的结论吗?通过观察图形,结合
5、课件演示,得出: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主动从事想象、猜测、观察、实验、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体会感受拼法和学习的乐趣,经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⒋【定理证明】:让学生按照定理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通过做练习进一步熟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达到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⒌【例题精析】:[例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AE=∠DCF[补充]在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OE=OF.(1)OA与OC、OB与OD相等吗?(2)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吗?⑶若
6、点E、F在OA、OC的中点上,你能解决(1)(2)两问吗?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6.【随堂练习】:⑴下列两个图形,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是()A.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直角三角形C.两个锐角三角形D.两个全等三角形⑵能确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A.练习:学生首先独立思考一会儿,然后与同伴交流或讨论,最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随堂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B
7、.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C.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相等D.一组对边平行,两条对角线相等⑶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只需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7.【小结】: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回顾探究的整个过程,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