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ID:50142886

大小:1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2.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3.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提炼内容,品味有何妙处1、师问:文章有几次写到竹子?分别是第几自然段?(切入点)生答:两次写到竹子,分别是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师问:第四自然段关于竹子写到谁?学生齐答:王阳明(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朗读2—5自然段,思考提炼内容。)他做了什么?为什么做这事儿?是怎样做的?成功了吗?为什么?生答:王阳明格竹子,失败了,原因是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2、精神。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有格物致知精神,但对格物致知精神理解有误,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2、引导学生阅读6—10自然段,讨论问题: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竹子到底应当怎样“格”?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已经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又何以见得?(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明确答案:特地栽种竹子,研究它的生长过程,把叶子切下来用显微镜观察。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中国学生功课好,但研究工作拿主意时,不知所措以自己在国外埋头读书对实际的需要毫无

3、帮助的经历为例阅读。二.拓展延伸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教师先举自己的例子引导学学生思维和开口,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给予点评和赞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