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961691
大小:1.08 M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3-05
《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抗菌药物应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社区获得性感染定义1抗菌药物应用原则2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5护理和健康教育6抗菌药种类与作用机理3抗菌药物治疗4社区获得性感染机体在社区环境(医院外)中遭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疾病包括入院后在具有明确潜伏期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患者不包括医院内获得而于出院后发作的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分类与特点根据感染的部位,社区获得性感染可分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消化道感染等根据感染性质,可分为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又分为社区性、医院获得性社区获得
2、性感染多为病毒,其次为普通细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多为耐药菌感染,少数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约90%的抗感染药物为抗菌素,不足10%为抗真菌、寄生虫和病毒药物不管病毒还是细菌,都使用抗生素占门急诊病人60%以上的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中90%以上为病毒性感染第二位为感染性腹泻病,在寒冷季节,80%由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不论社区还是医院区得性感染,都按医院获得性感染使用抗生素住院病人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多为病毒和或社区性细菌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多为非耐药菌感染当前儿科病人抗生素使用现状医生相关知识的
3、不足使用或联合使用抗素,以达保险的目的现实的医疗环境患儿家长盲目要求使用抗生药······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原因定义1抗菌药物应用原则2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5护理和健康教育6抗菌药种类与作用机理3抗菌药物治疗4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变态反应等尽量减少二重感染的不良后果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蔓延20世纪70年代以来,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头孢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在60%-85%以上新的抗生素亦很快出现耐药性抗菌素应用原则.1.—抗生素治疗有效的感染各类细菌感染其他感
4、染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等感染抗菌素应用原则.2.—根据抗生素作用特点熟悉每种抗菌药的抗菌谱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已达60%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氯唑西林比苯唑西林的抗菌作用更强、耐药性更低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对G+菌越来越弱,但对G-菌则越来越强注意抗生素的组织浓度与排泄途径组织浓度的差别:骨髓、颅内;胆道,泌尿系排泄新生儿与药物代谢的生理特点新生儿肝肾发育不成熟,应用氯霉素易致灰婴综合征,庆大霉素致听力障碍,磺胺引发核黄疸喹诺酮类药物可
5、能影响关节软骨发育新生儿、小婴儿肌注药物易引起局部硬结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应选用速效杀菌剂抗菌素应用原则.3.—根据生理病理免疫状态应该严格控制抗菌素应用的情况病毒感染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用发热原因未明除非病情严重皮肤粘膜局部应用预防应用及联合应用不适当的应用反而促使耐药菌的产生及不良反应的出现定义1抗菌药物应用原则2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5护理和健康教育6抗菌药种类与作用机理3抗菌药物治疗4抗菌药物的种类有100多种抗菌药物大多为β内酰胺类其次为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结核类药抗真菌
6、药磺胺类多肽类植物抗生素(如黄连素、鱼腥草)等抗生素作用机制分类第一类,繁殖期杀剂,主要是β-内酰胺类,与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结合致细菌死亡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口服不吸收)第三类快效抑菌剂: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氯霉素,在一定浓度下可为杀菌剂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磺胺合理选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一、二类合用协同,先用第一类破坏细胞壁的完整性,使第二类更易进入第四类与一、二类合用可能获得累加作用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时间依赖型:无PAE和部分PAE该类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低于M
7、IC时,细菌很快生长或再生长繁殖,该类抗生素的有效时间就是血药浓度>MIC的时间其抗菌活性和PAE在4×MIC时达最大值T>MIC即高于MIC90的时间,与游离抗生素的血清浓度T>MIC有关,血清蛋白结合率对药效有影响。如T>MIC为40%即T>MIC在给药间隔时间至少占40%浓度依赖性抗菌:有显著的PAE药物特点抑菌活性随抗菌药物的浓度升高而增强,血药峰浓度>MIC8~10倍时活性最强血药浓度<MIC时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甲硝唑定义1抗菌药物应用原则2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5护
8、理和健康教育6抗菌药种类与作用机理3抗菌药物治疗4遵循循证医学的要求了解当地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根据疾病的部位、年龄、病史、病程、临床特征、原抗生素使用情况选用时应发挥各种抗生素最突出的药理特点,次要特点不单独用于临床一般感染的经验性用药选择抗菌药物的基本前提是有效、安全!了解儿童社区感染情况G+菌多见于年长儿、营养良好、急性感染、呼吸道感染、轻中症感染G-菌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泌尿系感染、久治不愈的重症感染呼吸道感染病原中肺炎链球菌占46%,其后为β-溶血链球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