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921117
大小:23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04
《市场营销实务 课件情境1 项目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目二:确立营销职业道德项目概述知识目标了解各种不同企业的营销观念能力目标确立营销职业道德【任务分解】工作任务1了解5种企业营销观念工作任务2确立营销职业道德工作任务一:理解市场营销的概念工作流程1、收集某知名企业营销案例;2、分析该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所采用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差异;3、分析该企业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市场营销顾念的合理性;4、列出该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产品的市场营销观念;5、总结市场营销观念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一、市场营销观念(一)生产观念这种观念的核心是一切从生产出发,而不是为消费者需要服务。生
2、产什么就卖什么,就像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说的:“不管顾客需要什么,我的汽车就是黑的。”(二)产品观念产品观念是指企业不是通过市场分析开发相应的产品和品种,而是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以此扩大销售、取得利润这样一种经营指导思想。产品观念不仅注重生产数量,还注重产品质量。(三)推销观念这种观念的核心内容是:强调销售和推销的作用,增加销售人员,扩大销售机构,重视销售术的研究,充分利用广告宣传,千方百计招徕顾客。(四)营销观念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
3、有效地提供目标市场所要求的满足。(五)社会营销观念二、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一)营销知识化营销知识化指的是向大众传播新的科学技术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科普宣传,让消费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重新建立新的产品概念,进而使消费者萌发对新产品的需要,达到拓宽市场的目的。(二)营销网络化营销网络化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三)营销绿色化营销绿色化又称环保营销,是指企业运用营销工具,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未来需要为条件,满足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经营
4、与销售活动,它是随着社会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加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四)营销大市场化营销大市场化是指在实行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除了4PS之外还必须加上“2Ps”,即“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五)营销生态化生态营销观念是指任何一外企业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要同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协调。任务2确立营销职业道德工作流程1、收集知名营销道德的案例;2、分析该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营销道德;3、总结营销各环节中营销道德对该企业的影响;4、就“诚商为商之道”、“奸商为商之道”展开辩论;一、市场营销道德的涵义含义:市场营销道
5、德则指消费者对企业营销决策的价值判断,即判断企业营销活动是否符合广大消费者及社会的利益,能否给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带来最大的幸福。这势必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取向,要求企业以道德标准来规范其经营行为及履行社会责任。二、营销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类型(一)产品策略中的道德问题(二)价格策略中的道德问题(三)渠道策略中的道德问题(四)促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五)市场营销调研中的道德问题三、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性决策的因素(一)个人道德哲学观(二)企业价值观(三)组织关系(四)机遇四、改善企业营销道德性决策如何改善企业的营销道德决策,从客观方
6、面进行外部控制:1.首先要创造客观条件,即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2.塑造优秀的公司文化。3.企业自觉地建立营销道德标准,并将道德标准实施融入控制系统中。4.要求企业自觉树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拓展知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营销道德(一)企业社会责任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众说纷纭,可概括为三大类:即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的利益和发展,保护社会自然环境。(二)社会责任对企业营销的影响市场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两个概念虽然经常互换使用,但二者是存在区别的。道德与个人哲学观(或价值观念)相联系,即在某特定的决策环境中判断是非。社会责任是指某组织
7、有责任扩大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减少对社会的消极作用。因此,社会责任是面对市场营销决策对社会的整体影响。营销职业道德辩论一、目标通过组织学生以“诚商是为商之道”与“奸商是为商之道”为题目进行辩论,帮助学生认识营销道德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营销职业道德思想。二、步骤1、在授课教师指导下,全班分组,每组5-6个人,搜集“诚商”和“奸商”的案例展开讨论分析。2、每组推荐3-4名学生代表为主辩,其余学生为助辩,在课堂上展开辩论。3、授课教师做总结点评。三、注意事项1、提前布置,让学生早做准备,避免讨论冷场,以取得良好的课堂讨论效
8、果。2、课堂案例分析讨论随教学内容灵活穿插安排,时间以50分钟为宜。3、授课教师须精心准备,善于引导,特别强调要能提出不同看法,确保争辩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4、授课教师对所讨论、争论的问题应心中有数,要引导学生集中讨论中心问题,防止漫无边际的争论。对不同看法,应引导争辩,逐渐求得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