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852725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5
《《物质的密度》概念的建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质的密度》概念的建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知识面和思维不开阔。一贯演绎的思维训练方式占主导地位。在学习体验中给学生带来的新意甚少,学生与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相互直接作用的机会少。许多知识,不是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建构,去整合。学生学物理往往只是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到试卷上的试题,解题成了学习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作为一个教育的引导者,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深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如何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培
2、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交流?如何将物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学习了书本知识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近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密度》,上完之后按照学校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某些教学环节进行了反思,一、新课引入,做到着眼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学习背景传统引入时一般都按照书上选用的铁块和塑料块为材料,通过设问如何来区分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来唤起学生的思考。然而在生活中,这种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也不是常见的,这种情况只不过是一个巧合,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要
3、通过这样的设问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很难的。那么我就开始思考,是否能换一些材料,同样达到这样的引入效果,但是却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我找来了家庭中厨房里常用的味精和盐。在生活中,做菜的时候经常容易放错佐料,于是我录制了一段家庭中做饭的情景,情景中的同学在匆忙中误将味精放成了盐,结果做的菜太咸了。这样不用我提出问题,学生看了这段录像后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帮助那位同学来区分味精和盐呢?以这种方式引入新课,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很好地将书本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生活观”,即,生活
4、是教学的源泉,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应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成长的背景。二、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引入问题,构建密度概念传统教学中,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直接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通过先教师讲述后学生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被动者和接受者,毫无创新和探究。而我仍通过引入中的问题“如何帮助那位同学来区分味精和盐?”来深入下去。许多同学对于这个问题能够自行解决,比如可以先尝一下等。而我需要的不是这个,于是我继续引导:如果在不能打开盖子的情况下如何来区分它们呢?我向学生展示了两个已知质量大小不一(体积已知)的玻璃瓶,其中放满
5、不同体积的盐和味精,要求每一位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及天平的使用后通常会想到利用天平测出两瓶的质量,而聪明的学生又会发现它们的体积也是不同的。于是在师生讨论后出现了两个新的问题:质量不同不能区分物质的种类;体积不同也不能区分物质的种类。那么这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很自然的想到可以利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区分物质的种类。于是经过实验探究学生便会发现两者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而一组数据是不能证明这个结论的合理性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多组实验,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是科学的。虽然在此次探究过程
6、中并未能真正区分味精和盐,但是却意想不到的得到了一个新的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密度的概念。以这种方式建立密度的概念,抛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模式,而采用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将课堂完全的还给了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思想。在探究实验最后,虽然学生未能如愿以偿的区分味精和盐,但是却得出了一个更有价值的结论。这就是教师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设计。而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寻找出这样一个主要结论后,教师也很自然地引入了密度地概念。此时,我相信
7、学生对密度地学习便不再是停留在其物理本质,而是已经植根于个人经验之中,并且他们将会体验到前所未有地快乐感和成就感,那么这也达到了我们新课程地教学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