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说课课件.ppt

力的合成说课课件.ppt

ID:49836145

大小:3.19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2-29

力的合成说课课件.ppt_第1页
力的合成说课课件.ppt_第2页
力的合成说课课件.ppt_第3页
力的合成说课课件.ppt_第4页
力的合成说课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力的合成说课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2004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力的合成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教法五、教学程序六、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4节内容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之一中学阶段其他矢量运算的基础为以后理解运动的合成、场的叠加等奠定基础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力的合成”前接三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后启力的分解和力学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力的合成安排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无论教材怎样改革,都没改变这一点,这就是编者要从学习兴

2、趣和时间安排上,强调力的合成的工具和基础地位,本节教材中出现了高中物理第一个“实验”板块,显示了编者要搬开高中物理的这一个拦路虎的决心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编者意图一、教材分析本节实验器材比较简单,适合学生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得到力的合成遵循的规律,从而自觉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实际,激发求知欲望和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本节重点本节重点: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一、教材分析·本节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受算术加减法的影响,没有遇到过矢量运算,首次接触图形定则会有些陌生。本节难点:在等效的基础上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的知识

3、准备有:力的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有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知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高一学生习惯于代数运算,即使对位移、加速度等矢量,之前也是由直接计算得出的,又因为有些学生几何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图形计算往往不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则能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很多学生对此却不甚熟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实践体验和对多个实例的分析说明,加深学生对等效替代的认识。二、学情分析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

4、夹角的变化情况。三、教学目标在学习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等效替代”的方法。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科学猜想、设计实验、分析验证、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互助的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应用力的合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实例的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矢量合成是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

5、这是实践出真知的要求,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学法:主动探究,互相协作,分析讨论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3min)新课教学课堂小节布置作业科学探究过程(25min)知识拓展深化(4min)自学共点力(3min)学习效果检测(3min)学生自评(2min)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感悟等效思想。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事例:一桶水可以由两个人提,也可以由一个人提。实验: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共同提起重约200N一水桶;然后让一位同学自己提起这一桶水。思考:两次提水的过程,作用效果是否相同?学生施加的力是否相同?(一)新课导入两次提水的过程中,作用效果相同,几位同学施加的力

6、的大小不相同。现象三:拉抻弹簧问题: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这些实例说明一个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或多个)力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替代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合力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二)新课教学1.①用两只弹簧秤通过两个细绳差不多竖直的提起一个钩码,读数;2.用一个弹簧秤提起钩码,读数。②让两个提钩码的弹簧秤有一定的夹角,读数。请学生利用两个弹簧秤、钩码、细绳,模拟提水过程,看两个力的代数和与一个力是否相等。结论

7、: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当它们的方向互成某一角度时,合力大小不再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即F≠F1+F2F1F2F合成即求和?学生可能猜想:F>F1+F2(实验②中两弹簧秤夹角大于120°);F

8、力的图示、分力的图示之间的关系怎样?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