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08093
大小: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3
《《数字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字歌》教学设计固驿小学刘颖设计思路《数字歌》是一首童谣,插图和课文内容一一对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数小动物,由阿拉伯数字引入汉字,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常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当学生熟知课文时再采用不同的方法认识11个生字。教学目标: 1.过观察书上图画和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学习常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能力,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3.使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和数字卡片教
2、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 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读。 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指题目)。 二、看图说话 孩子们,瞧这幅美丽的图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呀?哟!那图画上都画了哪些动物呢?你能数出每种动物的数量各是多少吗? 1.悄悄地和同桌说说。 2.指名说,师指导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看到图上有8只虾。”(根据学生的回答给所在小组加上星星) 3.师小结:哦,看你们说得这么棒,老师也想来数一数了。(渗透识
3、字“数”、“一”、“个”,先跟读再请会读的同学领读,并给予相应鼓励) 三、数动物引入课文 农场里的动物不但品种多,而且数量多,有个粗心的饲养员数了半天也数不清,小朋友能帮他数一数吗?请把课本翻到第7页,同桌合作,在书上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多少。 1.指名回答,学生上台把图上的动物指出来,并学动物的叫声。(师引导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并给予相应奖励) 2.每回答完一种动物全体学生齐读相应句子。 3.读“两匹马”“三只小羊”“妈妈”“四只鸡”“五只鸭““叫喳喳”“小虫”。方法有:开火车
4、读、分组读、让会读的同学领读、男女分读(师给予相应奖励) 四、练读课文 1.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习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2.动作读。看,农场里的动物多可爱呀!谁能学着它们的样子来读?你喜欢哪一种动物就学哪一种动物,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个别做动作读)我们请女孩子一边做动作一边读看看像不像?女孩子,起立!真棒!(师边做动作)男孩子有勇气跟她们比一比吗?男孩子,起立!真是一群小演员! 3.自己
5、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有表情地读。刚才,我们认识了10个数字,还看到了很多可爱的动物,多高兴呀!你们高兴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呢?有表情地来读《数字歌》。 5.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6.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学有收获的意识。) 7.看提示背诵。大家笑得真甜呀!现在,请把你们的课本盖好,老师把数字歌藏起一部分
6、,小朋友还会不会读呢?同位互相试着读一读。(点击去掉“牛、马……”生背一句出一句) 8.看图背诵。真聪明这回老师把数字歌全都藏起来,小朋友看着能背吗?(点击儿歌消失)能背的小朋友起立,(齐背,背一句点击出一句。)真了不起! 五、识字 1.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
7、返还到课文中。 2.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3.现在更难了,谁还会读?(出示“小”“朋”“友”“数”“两”“只”“个”这几个字让生单独认读。字为红色,读完贴在黑板上课文中的空白处)在读“只”时,老师把“只’字放在课文中:三小羊、四鸡、五鸭,(生读。)谁还能照样子说说?再读“个”时,问生:看看周围,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生联系生活说出几个用“个”做量词的短语)你们不光字记的好,还能在生活中注意积累,真是很了不起。 4
8、.字娃娃都回家了,你们还愿意读课文吗?同桌两个人互相读:如果都他读对了,你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他。如果他不仅读对了,而且读得特别好,你可以奖励他一颗小星星。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就帮帮他。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为他们交流情感、分享收获、体验成功提供了空间。 五、巩固练习。 语方天地第13页的连一连和说一说。 1.说一说这些日子的节日,让会的学生说师指导说一句完整的话如“一月一日是元旦。” 2.全班跟说。 3.师给予鼓励并在星级少年表上给所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