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694957
大小:6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3
《赠序类文言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赠序类文言文一、明确赠序是古代散文的重要文体。 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还有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梅圣俞诗集序》,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等等。1、写在作品前面的称为“前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写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
2、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2、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是议论文。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赠序”始于唐初,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如: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
3、》、《送石处士序》,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这里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赠序”是取“赠人以言”之义,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以情感为主,有专属之对象,故其内容固可无所不包,其起结则不离送别之意,故往往特重形式,讲究章法,除写送别之外,文境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明确观点古代送别各以诗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后来,凡是惜别赠予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阅读赠序类文言文,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文言
4、文阅读能力外,还应掌握一些赠序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古人在赠序中,除叙友谊、道别情外,还阐述主张,议论时事,咏怀抱负,劝诫德行等,有的赠序甚至是作者不平则鸣的表现。因此,在阅读赠序类文言文时,首先要对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进行分析。作者在文中对某事物或赞颂或批评,或喜爱或厌恶,或冷静或热情,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这种观点态度的表达,或明示,让人一目了然;或暗示,取譬设喻,含蓄委婉;或集中议论;或散见于字里行间,学生只有认真辨别、筛选,才能掌握。要对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5、必须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思想与主题,二是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作者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的人生经历,作者一贯的思想观点,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文章运用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等,这些都可以辅助学生对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10在赠序类文言文中,作者有可能会引用别人的一些看法,也可能会批驳别人的一些观点。因此,要注意区分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观点。(二)、把握主旨赠序类文言文的内容或议论现实政治,或抒发内心感慨,或阐述文学主张,它是作者经过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的思想结晶,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思想的表现。把握
6、赠序类文言文的主旨,必须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并掌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倾注其中的情感,抓住本质进行概括。把握作品的主旨,首先要抓住关键。赠序类文言文在表现手法上往往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文中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或揭示材料的深刻内涵,或表明作者内心的情感,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是探索文章主旨的窗口。(三)、赏析技巧唐宋以来的文学大家,写过不少赠序,大都是叙事、说理兼有抒情的散文名篇,蕴涵着较高的文学价值。赠序类文言文的写作往往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运用自如,灵活多变。阅读时,学生不仅
7、要弄清作者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还要看其是否有益于表现主题,是否收到了鲜明、生动、突出的效果,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理解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意。 【例题演练】1.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共13分)送杨寘序·欧阳修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8、。喜怒哀乐,动人心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