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喜花教案.doc

剪纸喜花教案.doc

ID:49690141

大小:17.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3

剪纸喜花教案.doc_第1页
剪纸喜花教案.doc_第2页
剪纸喜花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剪纸喜花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剪纸喜花》教案【课题】《剪纸喜花》【课时】1课时【教授对象】小学四年级  【课型】设计•应用领域【教材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剪有创意有变化的双喜字,让学生了解双喜的寓意、来历,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学情分析】三年级已经上过剪纸课,对于简单的折剪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堂课旨在发散学生思维,进行创意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喜花的文化和历史、来源,探究喜花纹样的特点与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剪纸喜花的技法,用折剪法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喜花纹样。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中

2、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折剪法设计制作一组剪纸喜花纹样。教学难点:在简单的双喜字的基础上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喜花纹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具、范作、材料学生准备:剪刀、铅笔、橡皮、彩色折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传统结婚场景的视频,请学生自习观看后回答提问。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场景?结婚时候都会贴一个什么图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结婚的时候要贴双喜呢?关于双喜字呀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介绍喜花的来源(讲述王安石招亲和中举的故事)传说我们的大诗人王安石年轻的时候赴京赶考,途中看见一个大户人家正在征集对联招女婿。王

3、安石读后,一时对不出,便记在了心中。到了京城,考试的时候,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之前征集对联招女婿的那副对联,便以招亲联对出了对联,并取为进士。返乡的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个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考试的下联对了他们家的上联,结果被招为了女婿。一次巧合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金榜题名、娶了妻子,王安石喜上加喜,当场就写了两个并排的大喜字贴在了门上。从此,便有了结婚贴红双喜字的习俗,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二、讲授新课1、观察在贴双喜的过程中呀,双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看一看黑板上双喜在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笔划发生

4、了变化,为了让双喜成为一个整体,有的笔划连接在一起2、剪双喜步骤(1)折先1/2对折,再1/4对折分(2)画出示儿歌《画双喜》讲解儿歌当中提到的开口封口、开口边封口边是的意思。彩纸能打开的一边(多层边)是开口边,不能打开的一边(单层边)是封口边,同样看一看喜字,开口的打开的地方成为开口,不能打开的,打开以后是密闭的成为封口。教师示范画双喜学生练习,教师巡场指导对比评价,发现错误。强调为什么会出现双喜没有能连接起来的情况。3、欣赏(1)课件展示复杂多样的喜花纹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外形、色彩、寓意多方面进行观察。(2)引导学生分析变化和装饰规律。①双喜字“口”的变化:心形、花形

5、、笑脸等。  ②双喜字笔画的变化:条纹边、波浪边、齿状边等。  ③外部形状的变化:添加图案、图形包围。④其他变化。4、学生进行创作在开始画的喜字上面进行改变创作。5、剪喜花安全提醒:剪刀比较锋利,在使用过程中要与自己的眼睛保持距离,不要用锋利刀锋对着他人。在其他小朋友使用是不要推拉同学,切记从背后突然猛推。保持室内清洁。4、展示评价1、作品展示1、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拓展训练:1、收集带喜字的成语2、对喜花进行创作,创作出更加有寓意的喜花。三、总结板书剪纸喜花步骤:1、折纸2、画3、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