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化学技术.doc

免疫化学技术.doc

ID:49503313

大小:7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02

免疫化学技术.doc_第1页
免疫化学技术.doc_第2页
免疫化学技术.doc_第3页
免疫化学技术.doc_第4页
免疫化学技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化学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免疫化学技术现代免疫化学是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组成、结构以及抗原和抗体反应的机制。此外,还研究体内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如补体分子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冃前,免疫化学己应用于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等。随着免疫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免疫学实验技术也迅猛发展,并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尤英是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免疫学检测方法可分为体液免疫测定及细胞免疫测定。前者主耍是根据抗原与相应抗体能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一些辅助因子的参与下出现沉淀、凝集及溶解等反应,从而采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此外,

2、尚包括检测体液中各种可溶性免疫分子,诸如补体、各类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溶菌酶、各种细胞因子等。细胞免疫测定则是根据各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表面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及其各自的特殊功能,在体外(冇吋亦可在体内)测定上述各种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和功能,以帮助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本章节仅限于介绍几种主要的免疫化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8.2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专一性抗原与免疫原: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也称为免疫原(immunogen)。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或抗原性(antigenicity),后一种性能称为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或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物质所具备的性能可分为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和半抗原(hapten)两类。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等。仅具冇与相应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大多数的多糖、类脂及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它们本身不具免疫原性,但当与

4、蛋白质大分子结合后形成复合物,便获得了免疫原性,这种与半抗原结合并赋予它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大分子称为载体(carried。根据抗原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性抗原与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是从外界引入体内而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内源性抗原是指体内的自身成分,如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因理化因素作用或病毒感染使这些成分发生改变或修饰,成为一种自身抗原或称新生抗原,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而根据抗原的化学组成可分成蛋白质、糖类、脂类与核酸等抗原。153构成免疫原的条件: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耍性质。免疫活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具有高度精确的识别能力,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将非己物质加以排斥。免

5、疫应答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识别异物和排斥异物的应答,故激发免疫应答的抗原一般需耍是异物,具有异物性的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种:1)异种物质:马血清、异种蛋白质、各种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来说是异种物质,均为良好抗原。2)同种异体物质:高等动物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不同,其组织成分的化学结构也冇差异。因此,同种异体物质也可以是抗原物质。例如人类红细胞A、B、0血型物质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即属此类。3)自身抗原:自身组织成分通常无抗原性,但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自身成分也可成为抗原物质。抗原一般为大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在10k

6、D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其抗原性越强。分子量在5kD以下的肽类,一般无抗原性,分子量为5-lOkD的肽类为弱抗原。抗原须是大分子物质的原因为:1)分子量越大,表面的抗原决定簇越多,而淋巴细胞要求冇一定数量的抗原决定簇的刺激才能活化。2)大分子胶体物质的化学结构稳定,不易被破坏和清除,在体内停留吋间较长,能持续刺激淋巴细胞。大分子物质并不一定都有抗原性。例如明胶是蛋白质,分子量达lOOkD以上,但其免疫原性很弱。因明胶所含成分为直链氨基酸,不稳定,易在体内水解成低分子化合物。如在明胶分子中加入少量酪氨酸则能增强其抗原性。因此,抗原物质除应为大分子外,其表面必须

7、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此外,抗原分子的构象(conformation)即抗原分子中一些特殊化学基因的三维结构,它决定该抗原分子是否能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互相吻合,从而启动免疫应答。抗原分子的构象变化,可导致英抗原性的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与免疫原性的强弱有关。一般具有环状结构的蛋白质其抗原性比直链分子强;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抗原性为强;颗粒性抗原较可溶性抗原为强。具备上述性状的物质须经非消化道途径进入机体(包括注射、吸入、混入伤口等),并接触免疫活性细胞,才能成为良好抗原。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