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doc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doc

ID:49397965

大小:8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9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doc_第1页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doc_第2页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doc_第3页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doc_第4页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主备教师刘小宁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过程方法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的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通过学习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并用来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教学难点平行线的三个特征

2、与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的区别和综合应用。课时安排本课题教学共(2)课时,本课教学为第(1)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逆向猜想(1)因为∠1=∠5(已知)所以a∥b()(2)因为∠4=∠(已知)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因为∠4+∠=1800(已知)所以a∥b()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复习回顾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互逆关系自然引入新课,学生不觉得突兀,极易猜想出结论。课本52页的“探究”部分。如图,直线a与直线b

3、平行。(1)测量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时,可把该探究细分成如下几个活动:活动1、先测量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1∠2∠3∠4∠5∠6∠7∠8度数活动2、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作出猜想:同位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同旁内角呢?活动

4、3、验证猜测.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活动4、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5、运用与推理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因为a∥b.所以∠1=∠5(__

5、_____)又因为∠1=∠_____(对顶角相等)所以∠4=∠5, 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1.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让学生首先在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在合作交流中去探究问题的实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独立思考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缺部分,量得∠A=65°,∠B=80°,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第四环节:对比学习,归纳:条件

6、:角的关系线的关系            性质:线的关系角的关系第五个环节:联系拓广,综合应用活动内容:1.如图,已知D是AB上的一点,E是AC上的一点,∠ADE=60°,∠B=60°,∠AED=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2. 如图2-18,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学生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在前面的实例中,在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直

7、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1)∠1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作业设计课本51页习题2、5知识技能1,2题板书设计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的性质练习题教学反思(1)对两直线不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关系的探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有助于区分性质与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有必要加强。(2)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要由老师的

8、包办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