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49476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7
《提高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的策略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的策略思考一、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时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或知识点教学目标的序列化、具体化。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好坏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活动效果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结合我们在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一线教师所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的实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案例均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目标琐碎零乱。【案例1】“认识简单的分数”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1)知识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简
2、单分数的含义;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相应的操作结果,或用适当的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会利用图形或操作来比较分子都是1的简单的分数的大小。(2)数学思考目标:对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分数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3)解决问题目标:会用简单的分数表达一些简单事物的信息;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4)情感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能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
3、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的目标,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然而,这并不是说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毕其功于一节课”,可以“集诸目标之大成”于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小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特点,做到有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似乎有“人为割裂肢解”之嫌疑。教师果真依此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浅尝辄止、无序零乱,效果只会“欲速则不达”。2、效果期望过高。
4、【案例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2)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根据教科书编排来看,这部分教学内容只要求学生自己联系篮球场和手帕的形状,思考、猜测、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重在体会和理解算法。因此,教师确定的“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的课时教学目标显然超越了教材的要求,不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
5、做的结果是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3、活动方式不明。【案例3】“认识角”的教学目标(二年级下册)(1)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2)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分析:教材对该教学内容定位在“初步认识”的层次上,在编排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观察实物、折折、拼拼、比比等操作活动是学生初步认识角。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没有指明学生认识角的的途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缺乏明确的表述,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也同样没有明示。这样做,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
6、学活动的随意性。4、评价标准模糊。【案例4】“美丽的花边”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下册)(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花边。(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分析:“美丽的花边”是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现象以后安排的一次操作型实践活动。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评价的标准比较模糊、笼统。即:对学生设计花边的方法的评价标准没有明确,是用平移的方法,旋转的方法、对称的方法,还是综合运用其中的两种或多种方法?这样做,极易导致对教学活动效果评价的随意性。5、行为情境缺失。【案例5】“认识游
7、览路线”的教学目标(二年级下册p46-47)(1)使学生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会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分析:“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知识。教师据此确定的教学目标本也无可厚非。我们选取的这个案例的典型意义在于说明: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随后实施的课堂教学行为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农村的孩子对于城市的生活场景是陌生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农村孩子
8、熟悉的内容作为教学活动展开的情境。从而避免出现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实施脱节的现象,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仔细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可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数学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的认识有偏差,理解、把握和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误区;二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