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19275
大小:2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7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和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3、提高阅读的速度。教学重点: 1、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1、朗读词语,检查生字词。
2、2、听写词语,训练学生书写。3、谈话导入二、释题并板书课题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2、齐读课题(情感语气的处理)3、了解历史背景三、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本文的写作顺序并了解详略的写作特点 四、 初读课文,全班交流。自由学习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画批:课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是什么并谈谈体会。 (讨论交流) 五、反复练读,读中感悟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
3、,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
4、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
5、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
6、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小结本文中心思想 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人于2013年12月第三节课和五年级74班的同学合作,完成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上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此次教学中本人有很大的收获,执教完本课本人亦有许多反思。现将本人执教完本课的反思总结如下,希望能促进本人更大的进步。一、教态方面在这次
7、执教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对每个环节掌握不够扎实,再加之课件在上课前出了点小小的意外,致使自己在上课时较为紧张,教态不是很自然。二、教学过程本人认为就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而言还是较为合理的,但是在执教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致使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遗漏了环节。例如,在整体感知环节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每一部分由哪几个自然段组成都被遗漏;在深入学习课文环节中将第二自然段的朗读和前三部分的整体朗读遗漏,致使这节课中的朗读目标没有扎实有效地完成。第二,过渡语干涩。过渡语在教
8、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作用,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紧张和对每个环节掌握的不扎实,课前设计的层层推进的过渡语基本没有用到,在过渡的过程中仅仅使用了干涩无推进引导作用的简单语言。第三,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扎实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不到位甚至无效的评价只能使课堂气氛更加紧张,学生盲目不知所措。这节课中对于学生的朗读、回答问题的评价往往是“好!”“不错”等基本无效的评价,有些需要老师评价激励的地方甚至就没有评价,课堂中没有发挥教师评价应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