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案教学设计.doc

《女娲补天》教案教学设计.doc

ID:49006449

大小:101.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7

《女娲补天》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女娲补天》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女娲补天》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女娲补天》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女娲补天》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娲补天》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女娲补天》教案教学设计    珍珠山学校赵秀梅    《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讲的是天突然塌了下来,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炼就五彩石,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一、旁征博引,激发兴趣    师:(出示神话人物“盘古”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他吗?    生:(异口同声)记得,是盘古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他吗?    生1:顶天立地    生2:力大无穷    生3:勇猛    ……    师:是呀,他是

2、一个神话人物,有着非常神奇的本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板书:神奇想象)今天我们要再次走进神话故事。(宣布上课)    (设计意图: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神话、传说故事” 为主题的单元中,由此可见,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是本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于是,在课前谈话时,我出示了上学期学过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盘古,让学生回忆人物的特点,简短的谈话,唤起了学生对神话特点的认识,很顺利地进入了下一环节。)    师:(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片)

3、看了动画片,你想说什么?    生:这个人轻轻一捏,就捏出了一个泥人,一下子又变活了。    师:是啊,多么神奇呀    生:我知道这个造人的人叫女娲    师:(出示“女娲”)谁来叫叫她    指名    师:女娲多神奇呀,轻轻一捏就造出了一个人,这是神话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有神奇的本领。女娲造人之后又发生了什么离奇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另一个神话故事    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从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女娲造人》入手,学生能深刻感受到女娲这个人物的神奇,同时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

4、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课文有关词语    师:先自己读一读    师:这里有几个难读的词语,谁能读准它(冶炼挣扎)    指名读    齐读词语    师:看来你们预习得非常认真,那课文到底是怎么写的呢,赶快打开书本去读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不能用简单的2、3句话来说一说呢?    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谁准备好了,能用自己的话来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    生: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后……(较罗嗦)    师:

5、你讲得非常清楚,谁能概括得更简单?发生了什么事?女娲怎么做?    生:一天夜里,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去找五彩石,把天补上了。    师:你真能干,谁也能学着他的样来说说?    指名一人说    师:说得真好,我们也来学着他们的样简单地来说说这个故事。    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作业,在初读课文前安排了检查生字、词语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个检查,以引起学生对预习作业的重视。所谓“书不读熟不开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感悟课文的前提和基础,更何况是

6、三年级的学生,应带着一定的要求去朗读,而抓住重点概括课文大意也是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语文能力。)    三、聚焦重点,诵读品味    出示第1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读通顺、读流利,(指名)其他同学仔细听,看谁的耳朵最灵。    指名读(正音:山冈)    师:光把课文读流利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我们也来读读这1自然段,读完之后,你能用个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吗?从哪儿感受到的?可以用笔划一划有关的词语、句子。    自主感悟    生1:我读出了可怕,从“露出一个黑黑

7、的大窟窿”里的“大窟窿”感受到的。    师:(板书:可怕)谁也读出了可怕,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2:我从“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感受到声音非常大,很可怕。    生3:我从“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知道这个窟窿很大,很黑,很可怕。    师:那你能读读吗,让我们来感受这份可怕。    指名读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可怕?    生4:我从“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感受到可怕    师:你能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

8、话来说说吗?    生4:这里用了两个“许多人”,说明在山顶上围困的人很多,在水里挣扎的人也很多。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2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围困”“挣扎”变红)    生5:这两个词语都是同偏旁的字组成的。    师:你能结合偏旁来想象当时人们的情景吗?    生6:“围困”都是大口匡,当时的人们都被火围着,逃不出去。    生7:可能两个人抱在一起呼喊。    生8:有的人身上被烧着了,可也没地方可以逃。    师:多么可怕呀,再说说水里的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