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山东省高考化学专题三第3讲铁及其化合物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 铁及其化合物A组 基础题组1.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色赤”物质是Fe(OH)3B.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C.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绿矾和朴硝D.绿矾分解过程中硫元素部分被还原答案 A 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Fe(OH)3受热易分解,与题意反应条件不符,Fe的氧化物只有氧化铁为红色,则“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故A项错误;FeSO4·7H2O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
2、水结合生成硫酸,则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故项B正确;绿矾和朴硝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不同,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故C项正确;绿矾分解过程中铁元素被氧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硫元素会部分被还原,故D项正确。2.(2019山西晋中月考)要除去下列各组括号内杂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FeCl3)铁粉B.Al2O3(Fe2O3)盐酸C.NaHCO3溶液(Na2CO3)CO2D.Fe(OH)3[Al(OH)3]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B FeCl3与铁粉反应生成FeCl2,所以可用铁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故A正确;Al2O3、Fe2O3都能与盐酸反应,
3、所以不能用盐酸除去Al2O3中的Fe2O3,故B错误;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可用CO2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故C正确;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Fe(OH)3中的Al(OH)3,故D正确。3.(2018上海崇明二模)下列各组内物质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FeSO4溶液中,能与FeSO4发生反应的是( )A.Na2O2和H2OB.Al和NaOH溶液C.食盐和浓硫酸共热D.铜片和浓硫酸共热答案 A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将硫酸亚铁氧化成硫酸铁,故A正确;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
4、硫酸亚铁不反应,故B错误;食盐和浓硫酸加热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不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故C错误;铜和浓硫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但氧化性弱于铁离子,所以二氧化硫不能和硫酸亚铁发生反应,故D错误。4.(2018陕西西安高二期末)某小组为探究草酸亚铁(FeC2O4)的热分解产物,按下面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石灰水变浑浊,E中固体变为红色,则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和CO气体B.反应结束后,取A中固体溶于稀硫酸,向其中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无颜色变化,证明分解产物中不含Fe2O3C.装置C的作用是除
5、去混合气中的CO2D.反应结束后,应熄灭A、E处酒精灯后,持续通入N2直至温度恢复至室温答案 B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CO2,E中固体变红、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有还原性气体CO,故A正确;由于反应中生成了一氧化碳,可能将部分铁的氧化物还原成了铁,反应结束后,用稀硫酸溶解A中固体,铁将Fe2O3溶解生成的铁离子还原,故再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无颜色变化,因此不能证明分解产物中不含Fe2O3,故B错误;E和F是为了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干扰检验,因此需要装置C除去混合气中的CO2,故C正确;反应结束后,为了防止倒吸,应熄灭
6、A、E处酒精灯后,持续通入N2直至温度恢复至室温,故D正确。5.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了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ABCDXFeCl2溶液FeCl3溶液FeNa2SO4溶液YFeCl3CuCl2AlNa2CO3ZCl2FeNaOH溶液HCl溶液答案 C A项,2FeCl2+Cl22FeCl3,除去了主体物质;B项,2FeCl3+Fe3FeCl2,CuCl2+FeCu+FeCl2,主体物质和杂质均被消耗;C项,2Al+2NaOH+2H2O2NaAlO2+3H2↑,NaAlO2易溶,过滤即可;D项,Na2CO3+2HCl
7、2NaCl+CO2↑+H2O,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Cl。6.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若用足量的CO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4molB.0.21molC.0.16molD.0.14mol答案 B n(HNO3)=0.12L×4mol·L-1=0.48mol,n(NO)=1.344L÷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