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88649
大小:90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1-25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5).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与老子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礼崩乐坏天崩地裂根本使命恢复礼制稳定社会克己复礼礼面对礼制崩溃的混乱现实,孔子没有批判、弃置礼乐传统,他坚信正是人们对礼乐传统的弃置不顾或“礼”的空洞仪式化才导致了社会的失序。克己复礼礼途径:正名恢复周礼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治世。孔子绝不是单纯的复古者,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给“礼”注入了新的阐释,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和把握礼乐的内在精神实质.但是“正名”这种维护上下尊卑等级制的思想有一定的消极性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
2、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礼坏乐崩”抱着惋惜的态度,把破坏礼的行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有一次他谈到季氏,说:“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八佾”是六十四人的舞乐,本是西周天子用的,而身为天子下面的大夫季氏竟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
3、奏乐舞蹈,在孔子看来当然是“不可忍”的。这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实质是什么?应该怎样看待?“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思想保守的一面仁把‘礼’以及‘仪’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仁者爱人仁下对上的敬—爱臣对君的忠—爱朋友间的友—爱兄弟姐妹间的亲—爱途径:忠恕“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人达人而达人(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要尽心竭力,尽己之力以爱人忠恕“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爱人“仁”就属于“礼”的日常应用之中,“礼”是“仁”的行
4、动轨迹,而“仁”是“礼”的品德表现和真实内核,二者互为表里。“礼”倾向于外在的道德规范“仁”倾向于人内心的道德意识“礼”只有在仁的基础上的基础上才是具有本质意义的“礼”,“仁”也只有在外在表现的“礼”之下才会更加的丰富。孔子的思想谢谢!作用:标明差异划分等级道德法律习惯礼:“克己复礼”。“复礼就是回归于“礼”。人们之所以不照礼行事,因为人们都愿意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求,照着自己的欲求行事。所以复礼必须“克己”。“克”就是战胜的意思,“克己”就是要用“礼”战胜自己的欲求,能“克己”自然就复礼了。“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一回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